樊登读书·希蓝主播
樊登读书·夏涵
灯灯说:
让关爱、赞美、激励成就孩子健康成长。
在网上看到这样一条评论:没被吼过的孩子,后来社会碰壁,受不了自杀了。(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很多家长认为,现在的孩子脆弱不堪,是因为遭受的打击太小。然而从小被父母打击大的孩子,内心并不会变得强大,反而抗压能力更差,更容易出现问题。因为从小被打击教育的孩子,没有父母给予他底气,内心安全感缺失、自卑、脆弱。当出了社会,遇到更大的打击时,没有父母给他兜底,没有精神支柱,就很容易崩溃承受不住。相反,父母经常鼓励、肯定孩子,让孩子知道自己是有优秀的一面,是有比别人强的一面的,反而让孩子内心变得更加强大,更有底气。所以,父母不妨多说这4句话,让孩子的内心变得更加强大,未来更能承受住社会的*打。孩子,我需要你记得李玫瑾教授说过:作为父母,在教育孩子时一定要学会示弱。因为在一段关系里,是不可能同时存在两个一样强的人的,必定是有一方强一方弱。父母想要孩子变得强大,那么就要在适当的时候,愿意做弱势的一方,这样孩子才有机会展示他的强大。在节目《不要小看我》中,傅首尔在带孩子雷雷一起爬山的过程中,就是运用了示弱这样的方式,顺利地让一直想放弃的雷雷爬到山顶。傅首尔在带着雷雷一起爬山时,还在山脚下雷雷就因为太累,一直吵着说要放弃。傅首尔对他进行各种安抚,讨论各种办法,然而孩子还是不断地吵着说不想再爬。最后实在没辙的她直接坐在草地上,苦着脸说:我也不想走了,我坚持不了了,我太累了。”(图片来源于《不要小看我》,侵删)就是这样的一种示弱方式,反而激起孩子的斗气,改变了他的心态,一直拉着傅首尔说:“你不可以这样,你必须坚持着,我要去山顶。”(图片来源于《不要小看我》,侵删)生活中,父母经常对孩子说我需要你,就是向孩子示弱,这时候的孩子会觉得自己很厉害,是被需要的。如果父母什么都很强,从来不给孩子表现的机会,那么孩子就得不到成长。有研究表明,越是厉害的父母培养的孩子,比普通父母培养的孩子,更加缺乏自信心。同时复旦大学教授沈奕斐也说:越厉害的父母,越要学会收拢翅膀,因为成人的厉害,会变成孩子发展的天花板。孩子,你来决定著名主持人*说,她经常对女儿说的一句话是:你自己决定。从穿什么衣服,到选择一个什么东西,她都是放手给孩子去做决定。(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从女儿上小学开始,她就在衣柜里,专门分一格给孩子装衣服,然后就对孩子说,这些都是你的衣服,平时你自己决定穿什么。这样培养孩子的方式特别睿智,做父母的,很多时候就是需要放手,让孩子做决定。因为孩子还小,做了错误决定影响也不会很大。当做出的选择是错误时,承担了相应后果后,可以让他反思改进,下一次怎么样能做得更好。常常做决定的孩子,总会有选择错误的时候,这种不断犯错会让他明白,一个人的决定不是每次都正确的。如此就能锻炼他的内心变得逐渐强大,让他以后面临重要决定时,敢于做出选择,而不是畏手畏脚,瞻前顾后。同时,这样的孩子也会更有主见和责任感,他会觉得有些事情我能够掌控,我可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所以,可以多给孩子一些做决定的机会:“孩子,晚餐我们吃些什么菜呢?”“孩子,周末我们该如何安排呢?”“旅游的时候,我们去哪里玩好呢”父母这种有意识地让孩子做选择,会提高他的决策能力,思考能力,对他日后的学习还是生活,都是有益无害的。在平时,只要是关于孩子的事情,我都会问问他的意见。小到穿衣吃饭,大到出门旅游。所以他目前才4岁多,却很有主见,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想怎么做,不想怎么做,都会表达出来。有调查显示,经常能做决定的孩子,会有更强的内在动机,更大的能力感,更积极的情绪状态,更喜欢挑战,做事情更容易坚持。而且,父母给孩子做决定的机会,他会觉得自己得到了尊重。孩子,你比我做得好知乎上有这样一个话题:长期被父母否定对子女心理造成的影响有哪些?一位网友就她的经历做出了回答。这位网友说,她父母从小到大,就没有肯定过她。特别她的妈妈,经常骂她“人头猪脑”,“废物”,“看到你就很讨厌”等等。每次想做点什么事,她的父母以及家人,都会不断的否定打击她,觉得她不会把事情做好。因为长期被灌输:你不行、你什么都做不成这样的理念,导致她自己也开始默认了这个“事实”,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很多父母,不能承受孩子比自己强,比自己做得好,就会通过贬低的方式来否定孩子。想要孩子变得内心强大,父母要学会放下面子,在适当的时候扮演一个弱者,衬托孩子的强大,或者在孩子某方面做得比自己好时,真心地表扬肯定他。“哇,孩子,你的作文写得比妈妈小时候好很多哦。”“孩子,你篮球打得真好,比爸爸还厉害。”父母的称赞,会让孩子意识到,自己是有闪光点的,在某些方面是可以比别人强的,这会增加他的自信,内心也会变得强大。当孩子发现自己某方面比别人差时,也不会玻璃心,因为他知道,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WilliamJames)曾说过:“人性中最深切的本质,就是被人赏识的渴望。”每个人都希望得到认可,孩子也是一样。当他经常从父母反馈中感觉自己做得很好时,就会愈发愿意向父母期待的方向发展。而且有研究表明:如果家长经常称赞孩子做得好,孩子在未来会更愿意选择尝试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孩子,没关系看了中央音乐学院周海宏教授的一段演讲,特别有感触,他说:“家长不要把纠正孩子的错误,当做自己的第一任务。因为当我们在努力地纠正孩子的错误,不允许孩子犯错误的过程当中,其实是培养出了一个怕犯错误的孩子。很多人认为,不犯错误的人是优秀的,然而在这个社会上,一个不怕犯错误的人更优秀。一个不怕犯错误的人,比一个不犯错误的人,他拥有更多的发展机会。人是不可能不犯错误的,如果培养了孩子怕犯错误的这种人格,会使孩子失去很多社会生存的机遇。我们常说一个成功人士,他往往是做好了抓住机遇的准备,如果我们把他落实到具体的人格特征的话,那就是这样的人往往不怕犯错误。他勇往直前敢抓住机遇的这种人格品质,是来自童年学习过程当中的安全感。所以,父母不要老是纠正孩子的错误。”(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父母在发现孩子做错时,立刻去指正他,这会让他认为人是不可以犯错的,在往后就没有办法接受自己犯错,更不可能接受他人的指正,这样就没有办法从错误中改进。一个内心强大的孩子,应该具备不怕犯错,且能从错误中学到知识的能力。这就需要父母在孩子犯错时,接纳他的犯错,允许他在错误中成长。当孩子做得不够好时,是被父母接纳的,他的内心当中就不会过于顾忌,会更加有底气、勇于尝试,不断锤炼自己,内心的承受能力就会更强。在以后遇到挫折、不顺时,就不会丧失斗志。父母能够包容孩子偶尔的犯错、接纳孩子做得不完美,比严厉批评指责更加重要。写在最后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顾明远曾经说:“儿童总是把父母当做最可信赖的人,父母的教育往往在儿童心灵上起着决定的作用。”孩子未来是内心强大还是脆弱,往往取决于父母。睿智的父母,更知道采用科学的方式,让孩子变强,变优秀。孩子的强大不是靠打击出来的,更多的是来自父母给他的底气和依靠。点个,有父母做兜底的孩子,才会有一往无前的勇气和决心。作者希蓝,用文字治愈自己,同时温暖他人。主编
阿医排版
余景音乐
梶浦由記-schooldays,withyou如何在职场中成为全能选手提高竞争力?
3月19日周二晚上20:15
前麦肯锡全球副合伙人
刘蔚涛老师开讲啦!
想要职场进阶
来听刘老师分享必读书单
扫描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