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4月开始,社长总共参加了两场去哪儿网的活动。一场比一场有趣,一场比一场艺术,一场比一场大胆。
第一场是今年4月在望京开心麻花的剧场,去哪儿网机票、酒店等事业部的90后员工,站在剧场聚光灯下,吐槽自黑大数据杀熟、捆绑销售等外界诟病的消费痛点。
昨天第二场,去哪儿网选在朝阳百子湾路的22院街艺术区。不远处,就是洋气现代的CBD新坐标中国尊。
北京的互联网公司,诸如去哪儿网,从中关村到百子湾,就是在科技与艺术之间,寻求自己的尊严与生存空间。
艺术区总是给人猝不及防的冲击。社长刚一进去哪儿网的活动现场,就仿佛穿越到了一片辽阔的草原之上,一万头马呼啸着奔腾而过,因为这里萌萌哒草泥马遍地都是。
难道去哪儿网要改吉祥物吗?社长心里直犯嘀咕。
活动开始了。当斯斯与帆乐队出现在舞台的时候,全场安静了。
对,就是那个在《乐队的夏天》里显得无比稚嫩、青涩与紧张的斯斯与帆。
去哪儿网之所以选择斯斯与帆开场,或许就是希望借助95后的乐队组合传递去哪儿网年轻、阳光的品牌形象。同时,也在传递去哪儿网希望与媒体和公众真诚沟通的信号。
音乐声退去,媒体们心态都变得非常平和安静。此时,90后去哪儿网目的地用户产品总监尚忆秋发布《暑期北京旅游热力榜》。
这份北京旅游热力榜还真是看点满满。对于今年暑期来说,北京最大的客源地并不是往年的上海,而是深圳,也就是说深圳人民今年暑期特别喜欢来北京旅游。到底什么原因呢?难道是深圳人民觉得深圳太闷热,想来遥远的北方北京避暑?那么,来了的,他们一定会后悔的。
根据客流量的大小遴选了北京暑期最热门的几个商圈,分别是国贸大望路三里屯商圈、西单金融街商圈、中关村商圈、前门大栅栏商圈、东单王府井商圈。这五大商圈其他都好理解,就是中国村商圈为何到排到前门大栅栏前面了?这不科学啊。是什么吸引他们来中关村呢?一定是大学,是这里清华北大、人大等知名高校,吸引了暑期的孩子们来朝拜。
对北京来说,香港、首尔、吉隆坡是最大的三个境外客源地,而出去玩,北京人最爱选上海和首尔。这是啥情况呢?上海因为有迪斯尼,暑期北京很多家长都会带孩子去玩。那么,首尔是怎么回事?天哪,难道是女孩子们在上大学之前,要去整个容?不敢想,不敢想。社长奉劝男同学们,也学点整容知识,擦亮眼睛,保护好自己。抑或是那些网红,看到“乔碧萝殿下”穿帮露馅了,也怕自己有这么一天,所以赶紧组团突击去了首尔?至少这样的脸不会自己掉下来或突然消失。
还有一个有意思的,去哪儿网大数据发现,开钟点房除了匆忙的旅客,还有许多刚当父母80、90后。根据对钟点房用户的抽样调查显示,40%的用户开钟点房用来补觉、发呆、整理自己,成年人的世界没有容易二字,不需要很久,1-3个小时的自我隔离能够帮助自己积攒能量。
看完北京的旅游热力榜,去哪儿网现场做了个大胆的事情,他们居然让三位媒体老师现场客串去哪儿网客服去跟他们的代理商去沟通,替用户挽回损失。
请注意,这不是演戏,这都是去哪儿网筛选出的真实的尚待解决的棘手案例,当着这么多媒体记者的面,弄不好就成了大型客服翻车现场。
一位女士,由于自己的原因,定错了澳门酒店日期,希望退款。临时客串去哪儿网客服的记者,拿起电话跟去哪儿网的代理商协商,希望可以退款,但是对方说他们已经承担了损失,客房即使没住,也没法给退款。多次沟通无果,这位媒体老师又给那位消费者打电话致歉,对方却不依不饶,说你给我道歉有什么用?道歉能挽回我的损失吗?虽然是我的原因订错了酒店,但是我没有住,这钱也不是一点半点,凭什么不退?急的那位记者老师如坐针毡。事后她说,我一度几次想挂掉电话,客服真不是人干的活儿。
还有一位消费者因为临行前突然生病,希望退酒店。但是,境外酒店在病退方面,*策远不如国内宽松,即使医院材料证明,对方依然未给处理退款。现场的记者“客服”使出挥身解数沟通半天,还是没能搞定,最后只得将问题移交给了更高级别的客服处理。
参与体验客服的记者们,都急出了一身汗,连连摇头,心理压力极大。
其实这个环节,在社长这10多年采访生涯里,真是第一次遇到。去哪儿网让那些平时更多地在外围批评企业的记者们,真正做一次客服,就真正理解了很多事情,其实不是去哪儿网的“锅”,是因为消费者个人原因,加上境内外酒店、机票*策不同,代理商和酒店、航空公司那边照章办事,去哪儿网即使做最大努力,也未必能为每一位消费者挽回损失。
然而,长期以来,由于信息不对称,消费者和媒体并不理解去哪儿网,总误以为是去哪儿网故意要坑消费者。最终的投诉,几乎都会一股脑集中到客服身上,使得客服这个职业充满压力和挑战。而客服能力,也几乎成了各家OTA平台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这次,去哪儿网什么都没说,参与的和现场的记者们,就理解了。因为设身处地,换位真实地让你当客服体验沟通全过程,比什么都有说服力。
旅途中,到处都是坑,而去哪儿网的消费者往往认为这些坑就是你平台给我们故意挖的。
借此机会,去哪儿网现场又请出90后目的地事业部用户产品经理陈小鸥,揭秘旅行中的各种坑到底是怎么造成的。
陈小鸥他们从暑期单的咨询、投诉中整理出了旅行者在出游中最常见的陷阱与坑,发现其中38.7%的问题与证件有关,29.6%的问题有关票务,27.5%问题涉及酒店,19.4%的咨询与目的地有关。
陈小鸥的讲述逗笑了在座的媒体记者们,很多人也是第一次知道,居然有人在办签证和买机票的时候,使用了Peter,PaulandMary等英文名字,而不是身份证上名字的汉语拼音,导致无法登机和安检。
这些证件问题居然是旅行中的第一大坑。
第二大坑是票务类。很多人不知道,一般廉价航空只提供泡面、面包等简餐,如果需要传统的米饭、面条等餐食,如果不提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