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尔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被隔离5次99天,她又要在隔离中过年了
TUhjnbcbe - 2021/5/11 11:39:00

越来越多的留学生意识到他们正在卷入一场越来越激烈的求职战争中。在这场求职战中,大家都好像被抛进了大海,想要及时找到浮木,游到岸边。

或许在这场求职战中,每一个留学生都有一个疑惑,“从什么时候开始,留学生在就业的时候没有那么大的优势了?”

据在线职前教育平台UniCareer发布的《海归就业力调查报告》显示,年中国留学生回国就业人数达80万,该人数较年暴增七成。在这场回国求职战中,海归们不仅要同美国常青藤、英国G5的名校学霸竞争,还要同国内成千上万的、应届毕业生抢夺有限的就业岗位,留学生回国就业的竞争激烈程度不言而喻。

事实上,留学生激烈的回国就业竞争不只出现在年,这是一个逐渐累积并将长期存在的问题。在市场岗位没有明显增加、国内毕业生人数只增不降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留学生面临着回国就业焦虑。在当下的中国,“出国热”与“海归就业焦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这也是新一代留学生面临的发展困惑。

时过境迁,当留学身份不再是免检金牌,留学生毕业回国,在求职漂流之中,每一个人都希望尽快“上岸”。

卷入焦虑的就业竞争

对于离开家人、朋友,长期孤独无依、独自在外求学的留学生来说,回国原本是一件极具期待与幸福感的事情。但是对于选择回国就业又迟迟没有着落的留学生来说,回国的心情是复杂的。

回国飞机落地的那一秒,留学之旅正式结束,随之而来的是毕业生身份的转变和焦虑的求职之路。回国的那一刻,更像一个“快点找到工作”的闹钟。九月,一个初秋的早晨,天气微凉,一架飞机降落在沈阳机场。从伦敦起飞,中转韩国,在首尔机场等待一夜之后,搭乘国内航班落地沈阳,经过三十几个小时的辗转之后,天晴终于回到了国内。天晴是一名英国留学生,今年九月她完成了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的研究生课程。天晴毕业之后选择回国就业,九月正在焦虑求职。

疫情之下,留学生回国变得非常不便,但对于急切回国求职的天晴而言,价格高昂的机票、三十多个小时的曲折路程、繁琐的入境流程都是可以接受的。

飞机落地之后,同一航班的乘客开心地打开手机给家人、朋友报平安,又或者准备发一条带有机场定位的朋友圈。但天晴坐在座位上,转头看向了窗外,“满脑子都是新生活要开始了,就想赶紧找到工作。”

“下飞机之后,国内的天气和伦敦差不多,都有一点凉,穿一件外套刚好”,尽管天气相似,但事实是这里是国内,而不是伦敦,伦敦这个城市同那段求学岁月都留在了大西洋的另一边。天晴还没有来得及适应时差和环境的变化,飞机落地之后,她就在机场工作人员的指引下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境外回国流程。经过漫长的排队和等待,完成核酸检测和信息填报之后,天晴终于到了隔离的酒店。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天晴可以好好休息了,14天的酒店隔离期更像是天晴紧急突击的焦虑求职期。隔离期间,天晴基本上每隔一两天就会参加一个公司的笔试或者面试,“隔离的那十四天是我最焦虑的时候,我需要拿到一家公司的offer,作为我的保底offer,我每天早上一醒来想的就是今天要参加哪家的笔试或者面试。”天晴这样说道。“那个时候越焦虑越不自信。这和我当初申请学校时的心态完全不一样。当时申请学校的时候很自信。”天晴在电话里说。“隔离完之后,我没有回家,直接飞到了上海,心思全部放在找工作上。”根据Boss直聘发布的《秋招早鸟报告》,受国际疫情影响,年秋招中,届参加校招的留学生同比增长了94.3%,拥有硕士及以上学历的比例高达65%。各大行业的头部公司都迎来更为极端的报录比。对于大多数留学生来说,毕业之后有一个理想的工作是心心念念的事情,这也算是没有辜负价格高昂的留学成本,也能给自己的留学生涯一个圆满总结。十一月的北京,气温已经是个位数,树上的叶子基本也被大风吹得所剩无几,骑单车的人在等待红绿灯的时候,手也会揣进口袋。在这样的天气下,北京的室外活动越来越少,而十一月七号这天,位于西直门的北京展览馆,其入口处排着长长的队。这里是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为留学毕业生举办的招聘会。在人群中,亚*穿着黑色短款羽绒服、长裤和靴子。“天气很冷,人也是很多,我早上九点多到的,其实已经不算早了,我前面已经有很多人了。不只有留学生,还有很多家长,甚至他们的孩子还在海外,父母就帮忙先来招聘会上了解信息。”

招聘会现场

亚*是墨尔本大学的硕士应届毕业生,他和招聘会上的这些留学生一样,十一月的时候工作还没有着落。参加这场招聘会的人数并不少,“目测至少一两万人”。不单单有北京的留学生,还有很多广东、武汉、太原的学生,“他们拎着行李箱,一看就是下了飞机或者高铁之后直接赶过来的。”亚*看到这些招聘会上的留学生之后,压迫感扑面而来,“你就会觉得他们真的很辛苦。他们可能在这里待了几个小时之后,当天就会再坐高铁、飞机回家。他们为了找工作真的很努力地奔波。”亚*在入口处大概排了两个小时,等待期间工作人员发放了企业名单和企业招聘的位置。亚*勾画出了自己心仪的单位,等排队进去之后直奔相应的位置。“进去之后已经是十二点左右了,午饭也没有心思吃了。”亚*走到一家心仪的房地产企业跟前,在和相应的负责人简单交谈之后,本想递出自己的简历,为自己争取一个面试的机会。但这时负责人说:“其实我们一直觉得留学生有个劣势,你们相对于国内的、学生来说,虽然你们知道的很广、很宽,但是你们脱离国内环境太久了,不了解国内企业的市场需求。”亚*想要递出简历的手放了下来,招聘负责人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留学生和国内名校学生的差异。国外所学知识与国内市场需求存在的鸿沟,让很多留学生都很无助。那一刻,他看着广场上那一两万求职的留学生,脑海里闪过墨尔本大学QS第38位的排名和学校在官方招生视频里的头衔,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迷茫。他已经拿到了世界名校的毕业证,在理想的学府完成了深造,但为什么他一直坚信的留学优势好像被负责人的几句话就消除了。

面对可怕的报录比数据和相对于国内名校不可消除的劣势,越来越多的留学生意识到他们正在卷入一场越来越激烈的求职战争中。求职的留学生好像被抛进了大海,想要及时找到浮木,游到岸边。谁先拿到了offer,谁才能暂时喘口气。

像是被世界狠狠拍打了一下

在这场回国求职之战中,他们感受到了残酷和现实。在过去的人生中,他们大多都成长的很顺利,也顶着留学生的光环收到不少羡慕和夸奖。毕业之后,他们面对的这个世界突然变得冷酷,而他们摆脱这种处境的方式就是找到理想的工作。天晴在过去成长的很多时间里都在为考试做准备,从中学开始,一直到大学结束。对天晴来说,应试系统下成长出来的人,应对考试和选拔就像是出于本能。天晴在山西参加的高考,理科分数,超出了一本线50多分。天晴报考南师大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分数最高的通信专业。本科四年,天晴的成绩都非常好,还有不少项目经历,奖学金拿过很多次。大四的时候,天晴的排名足够可以保研,国内的学校基本都可以,包括清华、北大。但天晴放弃了本科学校提供的保研机会,还是选择出国留学。天晴从大三就开始陆续准备雅思和文书,英国G5之一的帝国理工学院是天晴的梦校,虽然同期还申请了香港和新加坡的学校,但是当香港的三所学校和新加坡的两所学校发来录取邮件的时候,天晴还是拒绝了。“香港的港中文、港大、港科大和新加坡的国立、南洋理工都发来录取邮件了,但我没去。当时就是一心想去英国,想去帝国理工。”最后,意料之中,帝国理工发来了录取邮件,天晴的心愿达成。但在这一次秋招里,天晴似乎不擅长考试了。天晴在今年七月份正式开始准备找工作,不久便迎来了百度的面试,这是天晴燃起过的第一个希望。“百度的面试官发现我做过的一个项目有问题,希望我给出解决方式。我当时听到问题后,大脑一片空白,我确实没有想过怎么解决。”在求职的第一个面试中,天晴发挥得很不理想,燃起的希望被浇上了冷水。后来天晴持续投简历、不断地参加面试,“我的学历给我带来了笔试和面试的机会,但是我发现我每次都表现不好。你永远不知道面试官会有什么刁难的问题。一个主基调是逐渐怀疑自己找工作的能力,逐渐怀疑自己找不到工作了,我可能要失业了。”

和天晴相比,璐璐经历的考试要少得多,但她所接受的教育让她从来没有质疑过读书的价值。她在日本读完了幼儿园、小学,初中回到中国的一所双语学校读书。后来她从辽宁一所省重点高中毕业之后就出国读书了。在她的成长经历中,她已经习惯了这种通过学习力顺利进入下一个成长阶段的方式。

璐璐在美国学习影视制作专业,这是她从小到大热爱的专业。四年里大部分时间她都花在了学习上。刚到美国的时候英语水平不太好,所以她在上课之前不惜比美国学生多花费5倍,甚至10倍的时间。四年之后,璐璐的英文水平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她拿到了非常好的绩点。这是一段通过努力学习改变了境遇的岁月,但是在求职这道难题里,学习好像并不能成为解决方式。相反让璐璐质疑的是,她过去读过的书真的有用吗?这些知识可以用在哪里?学历“贬值”的时代,出路在哪里?

“我的专业比较特殊,剧组不会校招,实习完全靠内推,不太容易找工作。我临近毕业特别焦虑,怕找不到工作,还生病了。”

在经过一年的兜兜转转之后,璐璐才找到了一份高碑店影视公司的工作。位于北京东五环的高碑店,这个地方凭借着便宜的租金吸引了大量影视公司入驻。走进高碑店,影视和艺术的气息非常浓厚,但也能看到这个地方的流动性非常大。同一天,新开业的影视公司和停止营业的公司在同一条街上。

同期入职的一个女孩的学历只有大专。但她们做着同样的工作,领着同样的薪水,显然这并不是一个要求学历的工作。

璐璐的这份工作是单休,经常会熬夜。在公司什么都会做,写剧本、演员试镜,还会帮老板擦车。不过最棘手的是,璐璐很担心公司下个月就开不出工资了。

“我也不是没有想过去别的公司啊,我投过,完全没有回复。”

“那这样的话,曾经留美努力学习的岁月其实并没有价值吗?我所交的每一笔高昂的学费是打了水漂吗?”在每一个下班的晚上,璐璐都无数次想过这些问题。

璐璐毕业之后,投过光线、腾讯等影视专业相关的公司,但往往都是投过去就再也没有回复了。一年的时间里,除了空白就是焦虑,“如果不是别无选择,我也不会来这家公司,就先干着吧。”

璐璐的工作和高碑店的这些影视公司的经营状况一样,不知道会发展成什么样子,也不知道会做多久。

如果不从事本专业的工作,留学生回来可以比较轻松地转行去从事英语教育类的工作,璐璐原来在新东方认识的老师曾经这样建议过。“这不是我想干的事儿。我很喜欢教过我的英语老师和新东方的文化,但是我感觉我去教英语是我不太能接受的。”

读书和工作之间好像是两个不同的世界,读书的时候,他们是骄傲的少年,心比天高,甚至有着改变世界的梦想。但毕业之后,自信和骄傲被冷酷的世界打击的所剩无几,走出学校这个象牙塔,成年人的每一步都非常心酸。

在求职的历程中,他们有的人不擅长考试了,有的人开始质疑读书的价值了,还有的人“像是被世界狠狠拍打了一下”。求职的过程似乎像是走入了一条冗长又黑暗的隧道,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走到出口看到光亮。

留学生的学历不再是免检金牌

或许在这场求职之战中,每一个留学生都有一个疑惑,“从什么时候开始,留学生在就业的时候没有那么大的优势了?”

曾几何时,“留学生”是好工作、高收入的代名词,甚至被标榜上“人才”、“栋梁”的标签,这个群体似乎自带光环。

璐璐的爸爸也是留学生,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的时候公派留学日本学习计算机专业。那个时候计算机完全是新兴产业,国内的计算机水平还非常落后。正如电影《夺冠》所还原的片段一样,在年,美国排球队训练时已经开始使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分析,而中国只有中科院有计算机,存储器大到一个大卡车都装不下,而且当时全国会操作的也没几个人。相反那时,欧美的存储器已经比较发达。日本在战后得到了欧美的扶持,这方面发展得也不错。

过去的中国如同干涸的土地,急需选派这个国家最优秀的年轻人出去学习先进的知识,给国家方方面面供以营养和水分。所以那时的留学生回国便是国家最渴求的人才。在这样的背景下,留学生回国,自然无论是收入还是发展前景都是十分可观的。也正如此,在上世纪80——90年代的时候,越来越多的人想要学好外语出国深造。

然而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之后,中国各个方面已经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此时,国家的信息化进程持续加快,在

1
查看完整版本: 被隔离5次99天,她又要在隔离中过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