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张静
1月22日,成都天府国际机场迎来真机试飞。6架飞机将从成都双流国际机场依次起飞,抵达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后,接受“过水门”仪式。
机场投用后,成都将成为继北京、上海后内地第三座拥有两个国际机场的城市。
正迈向国际门户枢纽城市的成都,身居内陆,却在修建国际机场上比重庆、广州、深圳更快一步,这将给成都带来什么?
航拍天府国际机场(图源:成都发布)
为什么是成都?
如果只从机场数量看,不仅相当一部分地级市都有机场,拥有双机场甚至三机场的城市也不在少数。为何却说北京、上海、成都是“双机场城市?”
实际上,我们常说的“一城双机场”标准,通常是指同时运营两座大型(4E级以上)民用机场的城市。在我国,最早开启多机场模式的是上海,虹桥(4E级)和浦东(4F级)两座新老机场分别辐射城东城西。紧接着是北京,首都(4F级)大兴(4F级),一个在北,一个在南。首都机场的定位是服务于首都核心功能,大兴机场则定位于服务整个京津冀雄安。
民航机场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总规划师牧彤曾定义“双机场”“多机场”,是指人口高度集聚的中心城市,或以其为核心的毗邻地区,建设新机场并与既有机场共同承担民航客、货运输的机场系统。省界、市界不是划分机场系统的依据,机场与市中心的距离和交通时效更为重要。
第二机场,是说建就建的吗?
当然不是。第二机场的作用是当航空业务量增长明显超过第一机场的最大潜能时,由两个机场共同承担市场运量,保障持续发展能力。因此,只有当第一机场的扩建潜力已经充分挖掘出来,仍不能满足未来10年的发展需求时,才适合新建第二机场。
例如首都机场在经历三次扩容后的7年时间里,一直以超负荷的状态在运行,这才迎来了大兴机场的建设并启用。
在很多国际大都市,双机场甚至是多机场早已成为“标配”,目前,首尔、东京、大阪、曼谷、迪拜、巴黎、罗马、米兰、芝加哥均有双机场,纽约、伊斯坦布尔是三机场,洛杉矶则有五座机场,伦敦更是坐拥六座机场,是世界上机场数量最多且旅游容量最大的城市。
那么,双机场第三城,为什么是成都?
对于双机场,并不只有成都一家在惦记。实际上,“双机场城市”已成为“十四五”期间基建的热点内容。目前,已有广州、重庆、大连、青岛等多个城市规划建设“4F级”第二机场。
厦门现有的机场是高崎国际机场(4E级),正在建设的是翔安国际机场(4F级),新机场及配套工程预计年建成。
备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