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年轻男性患有「厌女症」,这是韩国社会正在面临的问题。
大男子主义、「直男癌」和厌女症是女性常常用来描述男性的词汇,面对这种描述,韩国男青年们决定反击,他们的武器是选票。
年4月,首尔举行了市长补选,让人惊讶的是,有72.5%的年轻男性投票给了保守派,这一比例甚至高于60岁以上的男性选民。
年,这些20多岁的年轻人比现在小4岁,当时他们中有90%支持自由派。而在年的两项调查中,韩国男青年支持自由派的只剩下了31%或17%,不管是哪个数字,都是非常惊人的立场转变。
更显著的变化是,韩国右翼政党重新崛起,刚刚组成不到两年的国民力量党(PeoplePowerParty)迅速成为韩国最大在野党,占有国会中个议席(共席)。
而年仅36岁的李俊锡(英文名AndyLeeJun-seok),却依靠反女权思想获得年轻男性的支持,在年6月成为最大在野党国民力量党党魁。李俊锡能够受到支持,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反对女权的言论。
李俊锡在国民力量党总部发言。
图片来源:法新社
民调机构Reakmater在调查中发现,韩国目前已有76%的20多岁男性反对女权,30多岁男性中有66%。而在整个韩国男青年中,反对女权主义的已有58.6%,其中,极端反对的已高达25.9%。
年,「李俊锡旋风」正在席卷韩国。韩国青年男性正在迅猛转向右翼,这种右翼带有的强烈民粹主义令人担忧。
这种情况是怎样发生的?又是否会在未来将韩国带入深渊呢?
01
保守派分裂与李俊锡崛起
仅仅5年以前,如果有人说韩国男青年大多数支持保守派,一定会让人觉得荒诞不经。
因为在那个时候,几乎所有的青年人都反对保守派,并致力于让右翼保守派总统朴槿惠下台。这让人产生一个错觉,保守派的支持者已经是老年人,而年轻人在政治上有着更包容和前卫的倾向。
年末到年初,韩国年轻人走上街头,用示威的方式反对朴槿惠贪污事件,以及崔顺实干政。
这起事件被戏称为「闺蜜门」,指的是崔顺实是朴槿惠的「闺蜜」,她依靠朴槿惠总统的身份,把自己女儿走后门送进名校梨花女子大学,并在德国买房子和奢侈品。
丑闻被爆出后,朴槿惠的支持率暴跌到5%,累计万人示威游行,相比之下,支持朴槿惠的人只剩下不到4万。
年1月7日韩国民众举行的「烛光抗议」。
图片来源:Wikipedia
于是,在年12月9日,韩国国会以票赞成,56票反对,2票弃权,7票无效,通过了对朴槿惠的弹劾。她成了韩国历史上首位被弹劾的总统。这一国会投票结果在三个多月后被宪法法院认定,朴槿惠彻底下台。
由于弹劾朴槿惠之后依据宪法,需要在60天之内选出总统,于是本来应在年年末举行的选举提到了5月。在选举中,来自自由派阵营的文在寅获得了41%的选票胜出,成为总统。
朴槿惠的下台与她上台时的风光实在相差太多。
在年总统大选的时候,朴槿惠拿到了将近52%的选票,成为韩国民主化以来,唯一拿到半数以上选票的总统,一时风头无两。
朴槿惠就职总统当天对民众挥手致意。
图片来源:Korea.net
但接下来的几年,几桩突发事件接踵而至。
先是年韩国渡轮世越号(MVSewol)沉没,造成名船员和乘客罹难,再是年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在韩国爆发,最后在年闹出了「闺蜜门」。
对这三个事件,朴槿惠的应对都有失水准,支持率连续下跌。
保守派在朴槿惠下台之后出现分裂,朴槿惠所在的新世界党(SaenuriParty)在朴槿惠被弹劾之后解体。
先是29位议员脱党,建立(BareunParty),而新世界党改名为自由韩国党(LibertyKoreaParty);
尔后,反对弹劾朴槿惠的党员又脱离自由韩国党,重新称呼自己为新世界党;
之后,保守党派持续分裂,一盘散沙。
保守派分裂严重,分裂后又互相重组,经历了几年的选举失败,各个保守派政党已经没有正式党代表。
右翼保守党派在这个时候看上去似乎已前途无望。恰恰在这时,年轻的李俊锡出现了。
李俊锡本人在学生阶段就很有政治头脑,曾在高中时给三星公司写信反映政府对电脑不够重视的情况。后来,李俊锡前往哈佛大学留学,回国后组建教育服务团体,被朴槿惠发现和提拔。
李俊锡生命中的贵人正是朴槿惠,他被称为「朴槿惠的孩子」。
但当他加入新世界党(当时叫大国家党(GrandNationalParty))之后,他开始批评朴槿惠政府。在朴槿惠被弹劾的过程中,保守派阵营批评朴槿惠最严厉的恰恰是李俊锡。
随着保守派政党派系的分裂,李俊锡也一直在其中奔走。他曾三次代表保守党派参选国会议员,并三次失败。因此有人嘲笑他是「0选」和「负3选」。
李俊锡所在的国民力量党,原是三个保守派政党联合的结果。在保守派阵营里,李俊锡虽然一直突出,但毕竟年龄太小,而且不算是职业政客,当时没人能想到他会掀起什么波澜。
意外的是,当保守派士气低迷的时候,李俊锡却在缺乏资金支持、组织派系支持或地区支持的情况下,当选了党代表,支持率达43.82%,成为韩国民主化以后最年轻的主要政党党魁。
李俊锡年6月11日当选国民力量党党魁后,挥舞党旗。
图片来源:韩联社
李俊锡突然受到如此欢迎,可能连他自己都没有思想准备。
这种奇怪政治风向的突然转变,与李俊锡的个人魅力和政策理念有关,但也有其他深层因素在起作用。
02
性别对立的缘起
李俊锡的政治立场是比较鲜明的右翼。他认同市场经济,偏向新自由主义,认为在充分竞争的基础下才有公正。他不赞成福利制度的偏向,甚至在疫情期间,他也反对向韩国民众派发支援金。
由于李俊锡过去的政治生涯主要是作为保守派代表的助选,一直不被认为是真正的政客,属于「院外人士」。
这样的身份吸引了社会中下层和年轻人,被许多学者认为具有民粹主义倾向,将他与同样非职业政客的美国总统川普相比较。
除此之外,他支持废除韩国于年通过的《消除女性歧视公约》中关于女性的配额制——这一制度保证了所有韩国组织必须向女性分配一定比例的职位,主要是政党和公司中。
李俊锡认为配额制挤压了年轻男性的就业机会,造成男性和女性的对立,使社会出现逆向歧视,即女性占有的「政治正确」会反过来压迫男性。
李俊锡对于女权主义的攻击很容易挑起男性心中都存在的「大男子主义」,何况还是在拥有压迫女性历史传统的韩国。
但任何时期都有反女权的声音,在这一时间点上,李俊锡的主张能吸引如此多的年轻男性,造成「李俊锡旋风」,原因绝不只是传统复苏那么简单。
首先,文在寅政府并不是稳如泰山的。
实际上,文在寅在执政之后,其支持率一直在下跌,不只是在青年男性群体中,而是在整个社会上。
文在寅当选后支持率变化,蓝色为支持,橘色为不支持。
图片来源:Wikipedia
文在寅上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朴槿惠的丑闻。在年选举的时候,文在寅得到了48%的选票,朴槿惠得到了52%,文在寅失败了。
而到了年,文在寅只得到了41%的选票,虽然最后胜出,但实际上选票数还不如年。
当时,年轻人是支持文在寅的主力,但这不一定意味着当时的年轻人普遍接受自由派政党的价值观,也可能只是因为对朴槿惠的反感。而众所周知,年轻人的立场很容易因为某些社会事件而突然转变。
即便这样,文在寅的获胜还是不如自己过去得到的选票,更不如朴槿惠当选拿到的选票。因此,文在寅在执政后开始与保守派合作,在反对军中同性恋等很多问题上支持右翼。
文在寅的这一行为,实际上在获得右翼认同的同时失去了左翼的一些支持者。
诚然,当初把文在寅选上来的年轻人,和现在支持李俊锡的年轻人几乎是同一拨人。
但是,与其说这些人是从左翼立场转向了右翼立场,不如说,他们更多的是一如既往地对执政者怀有不满,不论是朴槿惠,还是文在寅都不能让他们满意。
年轻的一代韩国男性,迫切地想要拥有一个自己塑造的执政党,而不是在传统政党中选择。从某种角度上,李俊锡满足了他们的想象。
其次,厌女症和右翼倾向的问题也确实存在。普遍的厌女症甚至成为保守派回归的一个基础,对女权主义崛起的反感让李俊锡拥有了超乎想象的大量跟随者。
韩国女权主义在这些年发展势头迅猛,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韩国固有的强大的父系伦理传统,让韩国男人对女性崛起有着天生的敏感和警惕。
韩国女性在朝鲜战争以后,大量进入工厂从事生产,而当时女性地位低于男性,工资水平也低于男性,自然就成了廉价劳动力。
在某种程度上,女性作为廉价劳动力,为朴正熙时代的经济发展奇迹立下了汗马功劳。
而朴正熙时代的女性团体与女性的实际状况有所割裂,这些团体更多地代表官方的立场。
年,梨花女子大学(EwhaWomansUniversity)成立,为女权运动增加了新的生机。但是,当时韩国正在经历激烈的民主转型,韩国女性权利的呼声淹没在了呼唤民主的声浪之中。
而年代的女权运动者本身也将民主作为前提,如果没有民主,没有人权,女权就无从谈起。
民主化以后,韩国女性主义思潮开始真正发展起来。梨花女子大学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该大学开设了女性研究系,以发展女权理论,以及培养女性领导者为目标。
年代,性暴力开始为韩国人所知,在此之前,儒家文化观念深入人心,性侵害通常被认为是对女性贞洁的侵犯,而非对女性本身的侵犯。
年梨花女子大学的教授开设独立办公室时的场景。梨花女子大学是韩国历史悠久的著名大学,朴槿惠「闺蜜门」中,她的闺蜜崔顺实正是因为把女儿送进这所大学而东窗事发。
图片来源:newsbeez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