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尔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韩国总统文在寅执政三年艰难的一路与韩国的
TUhjnbcbe - 2025/6/2 13:16:00

17年5月9日,文在寅以40.09%的得票率在15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史无前例的跳过过渡期而直接获得职权,成为韩国第19任总统。迄今为止,文在寅已经履职三年有余,其执政三年民众支持率打破了历史记录。

疫情期间的出色表现也得到了国内外的一致好评,然而,左膀曹国的辞职和右臂朴元淳的自杀,朴槿惠、李在镕案件审判结果的反复,民调支持率的跌宕起伏等等一系列事件让我们不禁为其捏一把汗。

要知道韩国总统可是高危行业,一着不慎便可能锒铛入狱甚至赔上身家性命。韩国的小国悲剧决定了他们的总统表面上坐拥极大权力,而实际上控制的力量却相当有限,对国内各方势力只能做到平衡而非压制,一旦桌底下的动作太多,便是推到重来的一个过程。

文在寅执政三年,带有一种君子殉道的悲壮和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决绝!他三年艰难的执政之路与韩国的小国悲剧密不可分。

文在寅的进退维谷:韩国难以自主的小国悲剧

韩国是一个表面上独立实际上不能自主的国家,没有战争指挥权,还得供奉着2万多的驻韩美军,其政治军事外交处处受制于美国,文在寅的独立意志与韩国的小国不自主格格不入,反应到现实中就是其各项政策主张的进退维谷。

17年萨德事件中,文在寅上台之前打算以模糊战略来处理萨德入韩事件,刚刚当选不到一个月却立即释放明确信号表示支持。耐人寻味的是,国防部向新政府提交的报告中隐瞒了4辆发射车秘密入境的事实,而且时间上与文在寅明确表态高度同步。

文在寅作为三军统帅,且不提对军队的如臂使指,就连起码的真实信息都摸不准,不得不令人揣测国防部此举背后是否有美国警告的意味。

萨德事件

夺回军事指挥权,摆脱美国控制是文在寅的竞选主张,在其任职后,也确实为此努力奋斗过。文在寅方一上台就撕毁了美国主持签订的“慰安妇”协议,并就战争时期的各种伤害要求日本进行赔偿,还无视美国制裁从伊朗购买石油。

这些独立行为不仅惹恼了日本,也被美国视为挑衅之举。所以后期美国调停日韩贸易争端的态度不紧不慢,吊足胃口介入后直接开出了让韩国负担更多驻韩美军军费的要求,而考虑到韩国的小国现状和美国对日韩的巨大影响力,文在寅除了忍受趁火打劫别无他法。

韩国的军事高度依赖美国,经济上又与中国联系密切,在美国霸权思维和去中国化愈演愈烈的态势下,文在寅的“骑墙”外交也走的越来越难。美国一再邀请韩国加入南海军事演习和“四方对话”等具有明显指向性的小圈子,给文在寅政府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南海军事演习

一方面,美国是其唯一的军事盟友,拥有战争时期军事指挥权,对韩国各方势力具有很大的影响力,不断拒绝其邀请当然会受到巨大的政治压力;

另一方面,中国是韩国的战略合作伙伴,其经济发展离不开中国的消费市场,萨德事件尚未妥善解决的情况下,再往前一步可能就不是关停几家企业那么简单的事情了。

中美的体量和实力决定了韩国两方都得罪不起,也都不想得罪,然而面对步步紧逼的美国,文在寅回旋的余地越来越小了。

文在寅的执政绊脚石:韩国财阀与政治顽疾

韩国财阀势力根深蒂固,政治体制也是顽疾缠身,这些都给文在寅的执政造成了很大的阻力,想要破除这些绊脚石又谈何容易,历届韩国总统的凄惨下场历历在目,文在寅的一系列改革成果能否保住暂且不提,其卸任后的结局属实难料。

文在寅的很多努力,更像是一种君子殉道,可悲可敬!

由于好友卢武铉总统生涯的自杀收场,文在寅与韩国财阀之间具有天然不可调和的矛盾,他在三年执政生涯中也曾试图通过对财阀关键人的起诉来削弱其实力,可结果却不尽人意。

韩国的财阀是统治韩国长达32年的朴正熙一手扶植起来的,军商勾结而成的利益团体牢牢控制着国家命脉,所谓民主法制不过是障人耳目的糊纸罢了。

虽然92年后总统不再由军人担任,但借此春风起家的财阀已然发展成庞然大物,是任何一个政府领导者不得不认真以待的强大力量。卢武铉推出了清算亲日派财产法案,卸任后被卷入腐败案逮捕,最终义愤难平跳崖自杀。

现代集团会长郑梦九、韩国乐天CEO辛东彬、三星太子李在镕都轻描淡写得通过缓刑逃脱了法律制裁,这是财阀在韩国司法界势力使然?还是政府迫于各种压力私下达成的交易?或者两者兼而有之?

我们不得而知,但有一点是确定无疑的,那就是在韩国,财阀的势力超乎想象的强大,前十名的集团约占59个集团总资产的七成,前十名企业营业额占GDP比重为四成半,甚至有句戏言,韩国人的一生有三个东西是躲不过的:税收、死亡和三星。

有这么个强劲的对手在,文在寅的执政之路怎么可能不艰难?韩国的政治顽疾由来已久、根深难除,文在寅在与此对抗的路上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付出了极大的代价。

曹国是文在寅推行司法改革的得力助手,颇具戏剧意味的是,作为检察院上级领导的法务部长,竟然在任时被检察机关突袭搜查住所,韩国司法体系的深层次矛盾可见一斑。曹国因亲属丑闻引发的民众游行甚至波及文在寅,致使其支持率一度跌破40%。

曹国

20年4月文在寅携抗疫成功之势,获得了国会60%的席位,有望通过总统任期的修宪法案,然而,一直被视为接班人的朴元淳在20年7因陷入性骚扰丑闻而自杀,很难说这不是某些政治顽固势力的黑手。

毕竟从报案到自杀结案只有短短三天,简短的遗书和不尸检的结论让人不得不联想一番。加上尹锡悦、秋爱美、李洛渊等重量级人物接连陷入丑闻,文在寅剩余两年的执政之路依然充满艰辛。

五年且不得连任的总统任期确实太短了,国家政策根本无法得到连续性的贯彻,反而加剧了韩国各方势力的内斗和消耗。

而韩国的基本盘又太小,各方争斗很容易演变成你死我活的白热化之战,这是文在寅一再推行司法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原因,也不得不说是韩国的小国悲剧。

文在寅迈不过去的坎:韩国泛滥的民粹主义

韩国总统的民众支持率在任期后段回落是一段魔咒,如果不是疫情期间力挽狂澜,文在寅也无法打破,事实上,他确实没有打破。

原因方方面面,但有十分重要的一点就是韩国的民粹主义太严重了,妄图浇冷水的人从来都没什么好下场,能稍稍抑制不助长已然很艰难了,从某种程度上,这是文在寅迈不过去的一道坎。

文在寅的民众支持率在18年5月为78%,9月因上调最低时薪政策而下降为55.2%,19年3月因二次美朝会谈失败而降至45%,10月因曹国案的影响一度跌到39%,20年5月因疫情防控有力又回升到62%,10月再次回落到46%。

跌宕起伏的曲线就是总统生命的心电图,一不留神就会被对手抓住把柄借机赶下台去,如果朴槿惠的支持率能够稳定在任期之初,又哪里轮到文在寅上台呢?

韩国民粹主义之一是民众对政府的极度不信任。让我们回到曹国案,要是知道曹国本身并没有什么致命问题,仅仅因为其亲属的问题至于让韩国民众们大动肝火吗?至于抗议集会的规模有多大?

从光华门广场到首尔广场1.3公里内的12个车道和广场都是人群,面对如此浩大的声势,有几个政客扛得住压力?

首尔广场

而且这种抗议集会并非首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政府高官稍有风吹草动就上街游行简直是一种日常操作,然而政府决策又不可能完全盲从于不冷静的民众群体,如何找到其间的平衡,是一道文在寅很难迈过去的坎儿。

韩国民粹主义之二是民众的极度自信。不提孔子老家在韩国,也不提体育赛事上对各种黑哨的视而不见,单说一个有着外国驻军的非自主国家偏偏迷之自信就很难让人理解。

在民粹思潮裹挟之下,有的执政人一味讨好,李明博在任期间不断去中国化、硬怼朝鲜、拒绝日本天皇访问、封杀日本明星,总之民众喜欢什么他就做什么,结果呢?

其在任期间韩国两极分化日趋严重,国内地区矛盾重重,朝韩战争风险骤增,卸任之前对亲信的大赦更是对民粹主义最大的嘲讽。

极端自信的韩国民众发现竟然信错了人,又能如何?只能是更加激烈的不信任政府,交替叠加影响下的韩国民粹主义谁能掌舵?文在寅能否迈过去这道坎?文在寅艰难的执政之路与韩国的小国悲剧是密不可分的。

正是因为韩国内部存在的难以自主、财阀林立、政治落后、民粹盛行等等各种很难除去各种顽疾,文在寅的执政之路才会走的这么艰难。如果文在寅只是一个讨好各方势力的油滑政客,而非一个试图改变韩国小国悲剧的先锋,或许他的执政之路会顺畅很多。

1
查看完整版本: 韩国总统文在寅执政三年艰难的一路与韩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