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人,对于中国创始的汉字,心情真是复杂、苦恼又尴尬。
图:韩国前总统李明博在写汉字书法
近百年来,他们的态度,基本情况就是:主观上一直想废掉汉字,但客观情势上又根本抹灭不了。所以呢,始终都陷在废除与反废除、恢复与恢复多少的漩涡之中,无法自拔。
这个难题,可以判断,以后的韩国,也根本无法很好地解决。核心原因在于,这既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也是一个无解的死局。
韩国人与汉字,渊源太深,深到并不会比我们逊色多少。导致如今,再来切割,怎么都是尾大不掉。
图:韩国人的学位授予仪式
现在的“大韩民国”,是牛气哄哄的,可千年以来,在东亚朝贡体系中,他们都是我们的属国。更加麻烦的是,他们不仅政治上不能完全独立,连自身的文化、文字都没有。
长久以来,他们亦步亦趋于中华的文明、制度、礼仪、文化,乃至文字,都是直接搬运。韩国可称古代中国最忠诚也最具理想的“模范学徒”与“三好学生”。当初朱明灭亡,他们私下继续尊奉崇祯年号,用了多年,矢志不渝,这得是多铁的交情呀!
古代韩国,是使用汉字,传承文化,记录历史的。这就导致,无论如何折腾,都脱离不了汉字。因为,即便是后来的韩文,它的骨子也还是汉字,无非羼杂了一些八思巴文的附肉,还有因为长期为日本侵占,晚近夹了不少日文的文法。
图:韩国人通用的身份证,人名用汉字书写
如果是为容易理解,再说的笼统大略不正确一点,所谓“韩文”,就是汉语拼音而已。我们的外语圈,长期流行一句玩笑话,说中国人学异域语言,是“3分钟韩语,3小时日语,3天的英语,3个月的德语,3年的法语,年的阿拉伯语”。这话固有夸诞,可也有部分实情在。
为什么是“3分钟韩语”,中国人学起来何以会有得天独厚之功,理由也在这里。
韩国人尊重古代中华文明是实,可也不是一味地甘当孙子。所以他们很早就开始尝试,要去中国化、去汉化,去汉字——尽管要彻底搞定,终归是徒劳。
图:韩国著名的光化门——汉字书写匾额
韩国早在年前后,他们的世宗大王就“制造”了属于自己的文字谚文(韩文)。为什么既尊奉中国为天朝上国,又要“研制”自身的文字?这里面的理由,当然不妨参考西夏、契丹等民族创字的成例,是有民族自尊心的考量,但是从现有文献上看,世宗他们的用心,其实主要还是着眼在平民也能识字用字。
因为,汉字这东西,虽然很华美,可毕竟也有绝大困扰:一方面是太难学,普通人根本没那么多精力去学成;其次,汉字毕竟是对着汉语的,是中国人语言的记录,而韩国人说着韩语,却写着汉字,书面与口语割裂太大了,搞久了怕都会精神分裂。
图:韩国首尔德寿宫古装换岗仪式,依然大明遗风
所以呢,韩文自诞生之初,主要目的就是要给汉字表朝鲜音的,是要让普通韩国人也能读书写字,扩大教育面而已。韩国的贵族阶层、高级知识分子群体,直到20世纪中叶,还普通娴熟汉字。
这是他们教养的体现,像朴槿惠父女都精通汉语,金大中、李明博都写的一手好汉字书法,就是很好的例子。
到了近现代,民族\国家意识深入人心,主要是出自民族自尊心的考量,韩国人需要废除汉字。
图:韩文与汉字并列标记的小学教科书
废汉字、去中国化,对于韩国人来说,其实也是一种不得已,毕竟他们早就形成了自己的民族、国家,倘若连文字都不能独立,就未免说不过去。这在国际上,也基本是通例,像美国独立后用英文也无所谓的达观,反倒是较少数的。
这一点,我们其实也需要体谅、尊重人家,没必要冷嘲热讽。只是可怜他们也不免偏执,朝韩都一样。比如年代,他们颁布国家训令,只要是主张保留汉字的知识分子,一概打成右派,贬斥为破坏民族团结与民族政策的“大汉族主义分子”,受到非人待遇。
图:韩国世宗大王像
他们韩国人想要废汉字、独立自主的决心,不可谓不坚决。
可如此做法,他们的矛盾与问题,也是同样深重的,只能永远地头疼:
一方面,从文化传承上看,去中国化也好、去汉字也好,一旦斩断,文字是“独立”了,可也绝了自己文化的脉络。完全割断汉文化的影响,不太现实,文化断根,以后就不好活了。去中国化-废除汉字-读不了古籍-丧失历史,这个等式是一支剑,横亘在他们头上。
图:贴春联的韩国人
另一方面,韩文只是表音文字,只标注发音,词义还是靠汉字来表达。比如他们的“口卜”,“口”发m,“卜”发a,合起来就是ma;防水与放水是一个发音,日李万机还是日黎万机写出来没区别,废除汉字就出现很多歧义。
所以,他们的人名、还有诸如法律等需精确表意的用法,就必得汉字书学——韩国宪法文本就超过40%均是汉字所写。还有一些文化程度高的韩国人,就像我们这里以通文言为逼格一样,他们会认为韩文粗俗,远不如汉字精致、古文优雅,也会特意学汉文、练书法、读文言。
图:年的汉城街头,处处皆是汉字所写招牌
我过去认识一个韩国留学生,与他交谈,就发现他对《三国演义》非常熟悉,书法勉强也可提笔,四字成语甩的,打出来的汉字噼里啪啦。这也说明,即便是现在的韩国,文化程度高的,废不了汉字,也不会去完全废汉字。
可以总结起来说,到了现在的韩国,大部分国人是不大懂汉字了,但是完全废除汉字的言论,一直都还是过激派。
我所知道的情况是,现在的韩国,小学已取消了汉字课,可在初、高中,汉字课依然还是重要的选修课,“韩式高考”前几年的数据是有17%的人选择了汉字科目。这就是说,在韩国,汉字并非完全废除,可确实越来越小众化、边缘化。
他们的日常生活中,汉字几乎是不用的。他们学汉字,有点类似我们学佶屈聱牙的文言文,主要用意是为了能继承祖先留下的文化遗产。不过这些年随着中国崛起,韩国人学汉语人数也越来越多了。
韩国现在的状况,即便没学过韩语,没有结识韩国人,可去过旅游的朋友也当所有体会:大街小巷、文物古迹,也到处都是汉字;韩国人的身份证都是汉字作名,他们都会写自各的中文名字;老一辈人很多都能认识书写很多汉字;韩语输入法可以轻松输入汉字;一些庄重场合,也照例会用汉字。
只可惜,他们大部分人,都不会看也看不懂了。同样值得感叹的是,可别一味嘲笑棒子,我们自己的文化传统,不也是在日渐衰颓么!记得央视曾作过一个现场调查,找了一批人,从中学生到博士生都有,让他们写“尴尬”这两字,结果呢,竟然没一人写出来。
图:“中日韩共通常用漢字字发表仪式”
你说,韩国棒子尴尬,我们就不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