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好莱坞历练一番回到本土的奉俊昊,呈现出的却是超出此前作品的国际性和普世性。不管从任何方面来看,《寄生虫》都称不上最先锋、最具表达的影片,但这样的多方面的平衡,加上韩国媒体爆料的可能高达多万人民币的颁奖季公关费用,让这部一次次被影评人认为“过誉”的作品,成为今年奥斯卡乃至整个颁奖季的最大赢家。
上世纪90年代末,韩国电影正在面临极其危险的困境。年,随着韩国加入世贸组织,宣布开放外国电影资源,好莱坞电影就像一股旋风,席卷了整个韩国。这一举动却冲垮了韩国本土电影,于是乎,一场关于“电影”的战役正式在韩国打响。
年6月,在首尔光华门前,7位导演剃了光头,怀抱着自己的遗像,以示抗议,提出“文化例外于经济谈判”“死守天银幕配额制的底线”,等诉求,这个举动得到了几乎所有电影人和电影专业学生的支持。
这场行动被称为“光头行动”,最终使韩国政府没有在谈判桌上退缩,守住了底线。正是在“光头运动”爆发的那一年,参加“光头行动”中的七位导演,后来都成为了韩国电影的中流砥柱,有拿到威尼斯金狮奖的金基德和《燃烧》导演李沧东。
而另一位导演也开始拍摄出了自己的处女座《绑架门口狗》,直至30年后,将电影节的最高荣誉以及自己的高光时刻一并带回了韩国,他就是奉俊昊。
01奉俊昊和他的《寄生虫》
洛杉矶时间2月9日,第92届奥斯卡颁奖典礼落幕。最佳影片、最佳国际电影、最佳导演和最佳原创剧本,四项大奖独揽,很多人会有预感,但没有人敢确定,韩国导演奉俊昊和他的《寄生虫》会成为当晚的最大赢家。
对于奉俊昊以及所有韩国电影人来说,就算洛杉矶正沉睡在黎明前的黑暗中,但他们心中的太阳也已经升起。
不得不说对任何一个电影导演来说,这都是难以冷静的时刻,奉俊昊和他的《寄生虫》已然创造了历史,一部完全“韩国制造”的电影同时征服了欧洲和美国,让韩国电影重新站在了万众瞩目的聚光灯下。
对韩国电影来说,虽然这些年在国际舞台上已经成为了常客,但却没有一部电影像《寄生虫》一样获得奥斯卡奖。不论是朴赞郁的《小姐》,或是李沧东的《燃烧》都在角逐之路上铩羽而归。
奉俊昊带着他的《寄生虫》横空出世,成为杀入奥斯卡的一匹强力黑马,这不仅仅是奉俊昊导演个人的成功,也是近30年来韩国电影整体崛起的证明。
众所周知,奥斯卡是欧美电影人的狂欢盛宴,如果没有类似于“好莱坞”的共性,是很难在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从韩国本土到好莱坞,再回到本土,其实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如果非要寻找共性,便是《寄生虫》用好莱坞类型片的叙事方式,探讨韩国本土的社会、家庭和人性的问题,在这方面,奉俊昊也一直有他的“母题”,阶级和底层人的故事似乎是他最喜欢讲述的。
年少时代的他,正经历着韩国经济的高速变革和政治运动的动荡起伏。正是这段特殊的历史背景孕育出独特的奉俊昊。
上世纪80年代末,20岁出头的奉俊昊经女友推荐,到一个富人家庭做家庭教师,女友教英语,他教数学,这家别墅的奢华程度让工薪阶层的奉俊昊惊讶不已。
这次偶然经历,让奉俊昊有了灵感,并以这段家教经历为蓝本,开启了《寄生虫》的构思。
他也会时常问自己:正义与邪恶,善良与恶意,是非黑白的实质究竟是什么?如何在电影中将如何把人性最真实呈现给观众,让观众在电影中将这些混淆的概念看清,才是电影的意义所在。
所以《寄生虫》不仅仅是奉俊昊完成一个作品之后的另一个工作,更像他看到的时代变迁,社会阶级固化以及各种矛盾冲突的大总结,他期待让这些最直击人内心深处的故事,用他的电影呈现给观众。
纵观奉俊昊的电影,他更倾向于表现人性的善恶,在整体风格上看似粗犷实则非常温柔,即便显得粗糙生猛,也会因为它触及这个时代和人性深处最敏感的东西,而变得力量无穷。正是这种力量,打动着世界各地的观众,也让韩国电影走向世界。
02奉俊昊最直击人内心深处的作品
奉俊昊在年首次导演电影长片,19年间导演创作7部电影作品。19年7部影片,对于一名作品带有浓厚商业色彩的导演来说,并不高产,却是精益求精。
在他的电影作品中,我们能够找到许多相似之处,诸如对弱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