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牛肉是至高无上的食物,因此无论是想成为国王、或是代理国王的人,只要是王,一定要吃牛肉。在《朝鲜王朝实录》首篇预示李成桂家族将开启朝鲜王朝的记载中,也出现了牛肉。
太祖李成桂的先祖穆祖曾到达开元路南京之斡东(咸兴),归顺于治理当地之千户(元朝官名)。高丽高宗四十一年(),治理斡东的千户以盛宴招待穆祖,穆祖则以牛马报之。
之后,穆祖在斡东东南三十余里名曰「者考罗」的海岛上筑石城,以放牛马。养过牛马的穆祖与真的诸千户及达鲁花赤交流往来,他们必宰牛马飨宴,彼此礼待盛厚,建立友谊。
自李成桂建立朝鲜后,朝鲜国王都吃牛肉。太宗十五年()因干旱严重,王撤膳(肉膳)断酒,并令大小人员不得食牛肉。自死之牛肉亦由京城内的汉城府课税,京城外则有官方明文后,方许买卖。违者亦依律论罪。
王与王族喜欢吃牛肉,所以王室祭祀时都会准备牛肉。太宗十八年还特别记载昭顷公因平日嗜牛肉,太宗在朔望之祭(在宗庙或文庙每月初一及十五简单举行的祭祀)便准备牛肉祭祀。
王室对牛肉的喜爱,即便是出家后也没有停过。定宗的儿子李德生曾经出家,后来听从世宗的命令还俗。他虽然经历过僧侣生活,但听说还俗后很爱吃牛肉。据说搜索其家时,找到牛头三十五、马头八,余骨甚多,还有带肉淋漓者。
随着饲养牛只数增加,食用牛肉成为日常,实录上也开始记载不同部位的牛肉食用方法,尤其燕山君,更是众所皆知会吃牛各种部位的人物。
据记载,燕山君食治牛脾肾各一部,烤食被称为「牛心炙」的心脏或食肉汁。此外还蒸小牛,下令牛肉不仅做为祭品,也应当便于做为日常食物。懂得挑选不同部位牛肉享用的燕山君,成了第一位提议将牛肉当成日常食物的国王。
牛肉象征国王的品味,因此对图谋篡夺王位的叛逆者来说,牛肉是宴会上不可或缺的一味。没有得到国家的许可而吃牛肉,这种行为也被视为叛逆的表征。有纪载提到因病食用牛肉的南怡,以国丧为由遭到逮捕。逮捕当天,在南怡家中厨房搜得牛肉数十斤。
从贵族到地方首领,食牛成性
吃最多牛肉的是贵族士大夫,只要举行宴会,一定会吃牛肉。于是街市中批评「杀牛如杀鸡」。曾担任大司宪的许迟说过:「臣常犯杖一百之罪。」朝鲜时期热爱牛肉的风潮,大概就像近来好朋友一碰面便问「要来份炸鸡和一杯啤酒吗」一样。吃牛肉在朝鲜时期蔚为风潮的理由,究竟是什么呢?
在开国初期,带有官职的人会一边吃着牛肉,一边确认彼此的关系网络。辨正都监副使尹穆准备了酒和肉,安慰遭到弹劾的同僚,因为临时买不到牛肉,于是买了整头牛。但不幸的是被查到所买的牛是赃牛,尹穆因此被贬为吏曹议郎,在定宗二年()谪迁到大兴。
不仅如此,被发现以牛肉办宴会而受罚的情况还有很多。当时负责开发世界最尖端火药武器的一干研究官员,在火枪发射试验后,都会聚在一起喝两杯。
当天的实验相当成功,在纪念酒宴上,牛肉当然不可或缺。但因为是未经国家许可而偷宰的牛,这群人免不了要受到处罚,像是判军器监事洪涉等五人就被罢免,注簿申温良则遭到流放。
管理马匹的司仆寺官员为了想吃牛,也会编造一些适当的借口抓牛。祭祀马匹祖先的仪式称为「马祖祭」,这场祭祀正是可以尽情享受牛肉飨宴的大好良机。为了享受牛肉,官员们甚至聚集在社稷墙下举行宴会。成宗四年()刑曹佐郎金旼、吏曹佐郎金世臣、金义亨、金仑,以及义禁府都事金晖等人,就曾携妓工人,多办牛酒,会于社稷墙底射侯,动乐纵饮。
下至地方的首领也常以各种理由吃牛肉。咸镜道稳城首领康孝文以筑城为由,如此记载:
日杀一牛为馔,宴饮则二牛犹为不足,滥刑供给之人。
带有官职的贵族和士大夫喜欢吃牛肉,而为了补充念书消耗的元气,国家也是从给他们吃牛肉开始。
成均馆以前称为「泮宫」,由安珦(译注:高丽后期的文臣兼学者)所提供的奴婢后裔是成均馆的经济支柱。他们在城内卖牛肉,并将赚到的钱用来支撑成均馆。成均馆则以必须准备儒生的牛肉餐为由,成了城内唯一允许屠宰牛只的场所。
就像这样,奴婢对儒生「以牛肉供馈,其来已久。」但在中宗七年()时,因为丁自坚等几名儒生说不吃牛肉,结果在成均馆引起一场风波。大多数的儒生嘲笑他们想标新立异,由此可见牛肉对儒生而言,已经成为不可缺少的日常食物。
四学(译注:朝鲜时期为培育人材,而在首尔四个地方成立的教育机关)也和成均馆一样以牛肉供膳,因受到影响,四学里杀牛之事不断。中宗三十七年()儒生不专心聚会,学舍常空,所以「典仆(在官厅专做杂事的奴仆)日以杀牛为事,积骨成丘,而略不禁止。」西学(译注:四学之一)学宫逐渐空虚,成为屠牛之所。下人等在东西斋近处常以杀牛为事。虽然是为了给念书的学生吃肉而屠牛,但学生不在时,杀牛之事依然没有停过。
在过去,及第赴任官职的新儒生必须进献牛肉给前辈。实录记载中宗三十年()时,录事(译注:朝鲜时期上级胥吏的总称)和行首掌务等欺虐新来儒生,使其屠牛烹熟,但最后因为疏失,导致议政府失火。为了吃牛肉,即便烧掉相当于今日行政院的建筑物也毫不犹豫,可见当时人们对牛肉的执着。
国家数次颁布禁牛令,虽然对屠牛者加以处罚,但吃牛肉的情况并未因此杜绝。中宗初年有政承启奏:
顷者群臣上下,宰杀日甚,几至(牛只)绝种。
宣祖六年()司宪府启奏:「屠牛有其禁也,士大夫相对而恣食,无耻滥市。」实录也提到宣祖三十五年(),在成均馆屠牛几乎已经到了「恣杀觳觫,日以十百」的程度。贵族与士族不仅没有戒掉牛肉,甚至还逐日增加食用。
追求无病长寿的梦幻食材(似贿物,又像礼物,有效的牛肉宴)
任何人只要一品尝美食,都会立即感到心情平和愉悦。
朝鲜时期能够唤起这种感觉的食物,非牛肉莫属。牛肉特殊的美味紧紧抓住人们的心,所以当有人想掳获谁的心时,经常会以牛肉设宴,并把牛肉当成礼物馈赠,就能立即见效。若有人遭到举发,这些牛肉马上就成了贿赂的物证。
韩国人以前到底有多喜欢牛肉呢?肃宗九年(),宋时烈对王进行日间讲课,在他上奏的十二条内容中提到如果不能吃牛肉,「不得食则如不可生」。对牛肉的喜爱如此强烈,于是在需要拢络人心的场合里,就会使尽各种手段和方法,不惜一切取得牛肉来招待。宣祖三十八年(),忠清道按问御史成晋善就曾书启如下。
公州判官尹趌……生牛宰杀,国法有禁,而臣巡到之日,公然以牛肉供具,臣不胜惊骇,即命撤去,因廉问用肉之路,则皆贫残人吏,不胜支当,至有破产逃走者云。
一心只想出人头地的尹趌,不管国法是否禁止杀牛,也不管衙役是否破产逃走,都执意要准备牛肉招待。
即使是负责接待使臣的迎接都监,也限制只能在上马宴及下马宴时设宴宰牛,由此可见牛肉有多么特别。有人以这种具特殊贿物性质的牛肉招待拢络,结果因此平步青云,孝宗元年()的水原府使边士纪即是一例。边士纪出身边防的寒门,被称为孽子的他之所以飞黄腾达,秘诀就在于贿物,那个贿物就是牛肉。
孝宗元年,边士纪送贿物给政丞,请托安插个位置。在被授予水原府使一职后,他仍然屠牛酿酒,每日与将官相对宴饮,以结将士之心,于是被发现此事。
这一类事情在当时可能是接二连三发生。英祖十七年()实录上记载,丰德李郡守重泰对路过的宰相「屠牛设馔,媚于宰相」。地方上的衙役有的为了讨好郡守,也有因为郡守的强行索讨,而献出牛肉。在这个过程中,地方的衙役也同时吃到了各式的牛肉料理及大量的牛肉。
肃宗六年(),庆尚道永川郡官厅设有负责供肉的衙役—肉色吏。肉色吏在肃宗三年()八月到隔年十月每五日必须供应衙内牛肉十斤、胃与肝各一付,因此设有两处肉肆,屠杀农牛,不知其数。
看起来,衙役们似乎也吃了不少牛肉。根据丁若镛的纪载,郡守要胁迫衙役时,会如以下纪载般追根究底地询问。
为首吏上饭菜时,庖奴(在地方官衙进贡牛肉的官府仆役)烤牛心,煮牛胃,托着倭炉(日本风的铜碗)与倭铫(可以移动使用的小锅子),站在屋檐下呈上,被问及这个东西从何而来。是晚春或盛夏的干鱼串和鱼虾酱罐,和秋夕及岁终的鲜鱼、黄肉(牛肉),要送去前辈家里,那这些东西是从哪里来的。
由此可见,衙役中的带头领班平常也吃牛心与牛胃,而且在晚春与盛夏时节能收到为数不少的牛肉馈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