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类综艺节目《亲爱的小课桌》里,傅首尔的花式夸娃简直能让人乐懵。
面对作业最多最难、又有点不自信的凯凯,她鼓励道:妈妈布置这么多作业给你,是因为在妈妈心里你太优秀了,你看这些作业你完全能够胜任,聪明~
面对英语学不好有些受挫的希希,她夸奖道:你的字写得这么好看,拿自己的优秀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了是吧,一定要接受自己这么优秀。
这一波彩虹鼓励别说孩子们了,在场的嘉宾都直上头,由衷地感慨:傅妈,你太会了!
这一通鼓励式操作之后,孩子们的积极性和效率都提高了,情绪也好多了。
凯凯既开心又高效率地完成了作业。
刚刚受挫到有些蔫蔫儿的希希,也又重新拾起自信,和“顽固”的英语作业搏斗了起来。
看来,想要孩子心甘情愿的进步,不必大动干戈,“鼓励”才是最重要的一步。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更多的父母偏向于“打击式教育”,在他们眼里,孩子永远没有完美的时候,为了激发孩子变得更好,他们往往会通过打击、对比等方法试图激发孩子的潜力,逼孩子更进一步。
但其实,越是这样,孩子反而越容易不行;相反,懂得看见孩子的闪光点,给孩子正确地夸奖、及时地鼓励,孩子反而容易越来越好。
泰国公益广告《每天努力一点点》,描述了一位妈妈和儿子的故事:
孩子喜欢足球,但基础很差,教练一针见血地指出他的头球技术几乎为零。
为了鼓励孩子,妈妈选择这样对孩子说:你一直很努力,之前你完全不会用头顶球呢,现在你时不时的可以做到了。
你只要再努力一点点,轻触到一点就可以。
孩子跑步追不上其他人,她就鼓励到:没关系,你只要努力去超越你前面的那一个人,这样就可以了。
她从不给孩子不切实际的压力、也不打击孩子的“不行”,只是鼓励他每天进步一点点,孩子就在这一点一点地努力中寻找自信、从不放弃、每一天都比前一天的自己进步一点点。
终于,在一场比赛的最后一分钟,这种日积月累的“进步一点点”,让他坚持到最后一刻,以一个漂亮的头球夺得关键的一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a.不管是哪方面的学习,只要每天进步一点点,终会越来越优秀;
b.一个努力会被肯定、进步会被看见的孩子,往往才能学会自我激励、自我肯定,也更有动力去做到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