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韩剧,热衷追“欧巴”;喜欢吃炒年糕、喝清酒、品烤肉。这些是当代年轻人普遍热衷的一种哈韩热潮。喜欢韩国文化,不如先来了解韩国语言。我们总能听到韩语起源于中文的流传,到底这是真还是假呢?快来跟瓷儿一起看看吧。
风靡全球的“韩文化”元素
一、韩语的基本概念及其原始来源
今日我们熟悉的韩语又称朝鲜语,是通行于朝鲜半岛、俄罗斯远东地区、日本西北部、中国东北部等朝鲜族聚集区的语言。韩语在全球共有万左右使用者,是今日世界第13大语言。随着韩国的国力和地位愈渐强盛,学习韩语的人数也不断增长。至今为止,在中国的华北地区和东北地区,每年向韩国派遣留学生人数平均高达人左右,且该趋势在近年来一直有增无已。
由于历史文化原因,中华文明对朝鲜文明的熏陶和浸润无论何时都是引人注目的问题。其实直到20世纪后半期,韩国语中的汉字比例依然占据相当大一部分。只不过在半岛北部,朝鲜国更加重视民族文化的鲜明独特性,于是便在建国之后大力推行官方形式的去汉字化。韩国在接受了西方国家的改造后,在语言和文化方面也越来越贴近西方,因此也模仿北方国家实行了韩文的独立化改造。
古老的成均馆大学
二、韩语的改革和演进过程
韩国语的名称极为复杂,在历史上曾历经了数度“重命名”的过程。公元9世纪左右,讲该语种的朝鲜人因受到高丽王朝统治,因此将该语言称之为高丽语。直到年,李成桂建立了朝鲜王朝,这种通行于亚洲东北部的语言才改称为朝鲜语。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李熙称帝并改国号为大韩帝国,故将“韩国语”的名字搬上了历史舞台,该名称一直延用到了今天的大韩民国时代。
要讲清韩国语的历史演变,则务必从韩国语的最初来源说起。语言的归属并不是一件随意嵌套的事情,学术界目前尚无确切证据证明韩语的起源和语族归属。有关韩语来源的讨论,总结起来大概有三种主要说法:
第一种说法认为,韩国语属于阿尔泰语系中的一支,因为韩国语是一种黏着语,主要靠主宾谓结构的变化来区分句意。第二种说法认为,韩语同日本语皆属于特殊的“日本语系”。但因为韩语字符大多数属于表音而非表意的,同日语有较大不同,所以该观点很值得推敲。第三种说法认为,韩国语是一种孤立语言,它的发生和发展是长期在独立于世界其它民族的条件下存在的。
首尔城市夜景
目前的研究确实比较倾向于将朝鲜语视为独立语的一种。不过,韩语在其古代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确实还受到了汉字和中原文化的持续熏陶。《尚书·大传》记载“武王释箕子之囚。箕子不忍周之释,走之朝鲜。”众多资料表明,早在周代上下,我国居民的活动区域就已经向东到达了东海一带。箕子等人经历了艰难跋涉,遂定居朝鲜半岛北部。他的到来当然会将传统中原文化带向此地,因此也为朝鲜文明的发育带来了充分的生机和活力。
此后,无论是汉人卫满对朝鲜的经略,还是汉武帝收复朝鲜,建立起乐浪、真蕃、临屯、玄菟四郡。古汉语和古朝鲜语的交流和融通,总的说来是越来越多了起来。
今日的学者们多发现,在古代朝鲜语中虽然存在过上古汉语音系的借词体系,可是这个体系却往往没有越南语中的借词表现的明显。这是由于古代汉语在朝鲜的音变比较丰富,而现代汉语的借音同古代朝鲜语对汉语的借音已不大一致,因此表现得并不是很突出。这往往成为了朝韩两国学者否认汉语对其影响的重要依据。
现存于朝鲜的箕子陵
三、韩语的发展和最终成型
提及韩语的成熟期,一般是指高丽王朝至朝鲜王朝中期的语言高速发展期。在此期间,以年世宗大王创设“训民正音”为它的最高峰。日韩两国的学者又多将此时代划分为:“中期朝鲜语”和“后期中世国语”时代。此间高丽的王都位于京畿道的开城,所以此时的朝鲜语语音多采用开城口音作为基准。
韩世宗大王像
一般认为,韩国语的成型是经由对中国传统“天、地、人三才”的借鉴而形成的。原始的韩语只有语音而没有文字,在世宗大王创制韩国字之前,韩语曾借用汉语和日语等文字来表示音训。韩字的元音字母排序是按照分别代表“三才”的三个字母“·”、“一”、“
”的基础上进行排序。而后层层加画,分化出偏旁和部首,韩语的元音字母因此才得以最终成型。
在此期间,韩国语的词汇系统也有所演进。其表现形式是“固有词的不断发展”和对“汉字词的借用增加”。所谓固有词,就是指韩国语作为一门独立语言与生俱来的独特词汇,它体现出了本族人民独特的历史精神和民族文化气息。而汉字词,顾名思义是为了对韩语原本具有的不足和缺陷作出弥补而借用的汉语词汇。
卦象对“天地人三才”做出的解释
在韩语的中期发展阶段,朝鲜半岛居民直接按照音节借用了许多汉字词汇,诸如:东南西北、春夏秋冬等;其二,他们还利用汉字的造字规律创造了一些类似于汉字的词汇。此外,朝鲜人民还将日本语汉字词直接“拿来”使用,此举又极大地丰富了韩国语的内涵,使之看起来更加具有独特性。
韩国语在近代成型后,还经历了许多次针对汉字和外来词的“剔除”过程。比较令人欣慰的是,在韩国的末代统治者中,有相当一部分贵族经常使用汉字。这从韩国的古籍和官方文书中就可以看得出来。在20世纪末期,韩国官方还曾下令要将主要城市的地标和路牌上增标汉字,以照顾前来旅游的中国游客,这不得不说是汉文化在朝鲜半岛重新获得重视的表现。
服务贴心的韩国路标
文史君说:
韩国语虽同中文有着相当的渊源,却还是不能忽略它的独特性。中华文化在东方有着较强的辐射能力,对朝鲜半岛语言和文化的影响从夏商两代甚至是更早的时期就已经体现出来。如今韩剧、韩星、韩食等风靡全球,韩国人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和重视也不亚于我们,我们不禁要扪心自问:今日,在经济发展势头如此迅猛的同时,中国人是否应该同样重视起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呢?
参考文献:
潘悟云:《朝鲜语中的上古汉语借词》,《民族语文》,年第6期
杨茜:《从〈训民正音〉看朝鲜语语音与古代汉语语音的关系》,陕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作者:浩然文史·瓷国垃圾堆)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注明外均来自网络搜索,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