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乃身之宝
年12月12日晚,《奇葩说》第六季播出新的一期,这一期的辩题是“伴侣一心当咸鱼,我该鞭策还是接受TA?”正方是薛兆丰教授站队,选择鞭策TA,反方是李诞战队,选择接受TA,最后反方赢得比赛。
在这一场比赛中,辩手傅首尔仍是我最喜欢的。我不仅喜欢她幽默风趣的说话方式,更喜欢她的论点论据。她作为三辩,以自己老公为例,用过来人的身份告诉我们,爱我所选,我们才会是幸福的人,哪怕对方一心当咸鱼。
辩题中的咸鱼,主持人马东老师把它暂且定义为“能不做事就不做事,没有追求和梦想的那个人”。
很多人看到这个题目,第一反应就是要鞭策TA,因为周星驰在电影《少林足球》中有一句经典台词说到,“做人如果没有梦想,跟咸鱼有什么区别”。
这句话激励很多有梦想的人,努力拼搏,为的是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但是,这个辩题的逻辑是,你选择的伴侣,就是这样的咸鱼,也就是说,在你选择对方时,已经知道TA就是没有追求和梦想的那个人。
就像傅首尔说,当初选择这样的人,就是因为“活鱼不要你”,看似很搞笑,但现实就是这样。
这说明,我们当初选择这个伴侣,爱上这个人,就不在意TA有没有上进心和梦想。
爱一个人,就是爱TA本来的样子。
傅首尔在辩论中说,没有期待,就没有伤害,这句话很有道理。
著名亲密关系专家克里斯多福孟在《亲密关系》一书中说到;“。”这句话就是伴侣关系出现问题的真实情况。
更重要的是,这样的期待还会带上“我是为你好”,或“我为我们俩好”的修饰外衣。
其实,这是一种情感勒索。
我为你好,而如果你不按照我的想法去做,就是不对的,会有内疚感,这就是在绑架。
傅首尔坦言,为了好的生活,她把自己活成了陀螺,经常鞭策自己,也鞭策老公,但是她发现很多夜里,老公在阳台抽烟,她很难过,因为她知道,老公活的并不快乐。
其实,我们的期待大多是美好的,但我们忘了,你期待的,未必是伴侣想要的。
傅首尔在现场哽咽谈论自己的婚姻,她用十一年的经验总结到,“爱是彼此欣赏,爱是不强迫你为了我想要的生活去改变自己。”
她说自己是最有上进心的女人,但不是最好的伴侣。
她在辩论最后,抛出的反问,“这个一直在鞭策他的我,和一直在接受我的他,你们觉得,谁是哪个比较好的伴侣呢?”可以说是这场辩论最精彩的部分。很显然,接受她的老公,是最好的伴侣,因为他在努力为她改变。
我们要接受伴侣的不完美,因为自己也是不完美,而这样的接受就是爱。
自己选择的人,自然应该去爱,而爱的方式不是鞭策,而是接受,这样我们才能获得幸福。
其一,试图改变对方,就是在表达“我不满意”。
鞭策虽说有很多方式,但无论我们用什么方式去鞭策,传达的都是亲密关系里最可怕的四个字,“我不满意”,而如果我们一直在抱怨,在不满,生活就无快乐可言,因为我们看的都是自己没有的,或不够好的方面。
这里,当然不是说我们要安于现状,不求上进,而是想说,你的不满不要让伴侣来满足,因为这样的满足永无止境。
就像傅首尔说的,伴侣做不到,我们觉得TA没有上进心,如果TA做到了,我们会觉得他可以做得更好。
其二,鞭策对方追求梦想,就是在剥夺对方选择权。
爱是可以在一起做些无聊的事,各有各的无聊,各有各的选择,这样的尊重彼此,才是爱。
傅首尔说,鞭策的后果是,她知道老公还爱着她,但肯定没有那么喜欢她了。换句话说,她一直在用自己的标准和期待来要求对方,一直在鞭策彼此,看似是为了“更好”,但结果却是在剥夺对方的选择权。
当一个人失去选择生活的权利时,他的内心自然是不快乐的,而不快乐,就是不幸福。
其三,爱我所选,就是在选择一种生活方式。
傅首尔在结辩时说,爱一个人,就是在选择一种生活方式。其实是告诉我们,你可以有上进心,有梦想,但不要用自己的标准来鞭策伴侣,因为人和人是不同的。
如果伴侣愿意和你一起奋斗,那应该是TA选择的结果,不该是你鞭策的结果。
伴侣之间产生矛盾的根源,主要在于我不允许你和我不一样。
我想看电影,你也要陪我去,否则就是不爱我;我想吃火锅,你不想吃,就是不爱我;我想努力上进,追去梦想,而你想自由轻松的生活,就认为你对我不够好。
要知道,爱是接纳彼此的不完美,尊重彼此的选择;爱是让彼此快乐,不是去强迫对方为自己改变。
正如安兰德说的:“我以我的生命和对生命的爱发誓,我绝不为他人而活,也绝不要求他人为我而活。”
本文完
感谢您的阅读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