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公园迎新*金十年,中国已成为全球游客量最大的主题公园市场?
随着疫情进入防控常态化,出境游转向国内长线游、周边游,文旅行业迎来了新挑战与新机遇,如何创造国内文旅行业的新格局成为整个行业共同面临的问题。
其中主题乐园作为国内文旅行业中最早恢复的业态之一,推动着整个文旅行业的快速复苏与高质量发展。
主题公园种类多样,中国主题公园行业起步晚发展快
主题乐园行业稳步发展方兴未艾,目前历经四代更迭进入与休闲度假、康养等集聚的综合发展模式。
主题公园通常指围绕特定主题规划建造,集合诸多环境、游乐设施、表演、展览等内容的综合性休闲娱乐场所。
以赋予游乐形式以某种主题为最大特点,围绕一个或几个主题创造一系列具备特别环境、气氛的项目吸引游客。
园内所有的建筑色彩、造型、植被、游乐项目等都为主题服务,共同构成游客容易辨认的特质和游园的线索。
主题公园类型多样。主题公园可按照旅游体验和规模进行分类,环球影城属主题创意类别、目的地级的主题公园。
根据旅游体验类型,主题公园可以分为历史文化、景观观光、休闲游乐、情景模拟、主题创意五大类,其中环球影城属于主题创意类别的主题公园。
根据规模类型,主题公园可以分为目的地级、区域级、城市级、社区级等四大类。
天眼查APP专业版数据显示,自年开始,我国旅游相关企业(全部企业状态)注册量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年,我国此类企业的注册增速仅为14%,此后的几年一直上涨。年至年,旅游相关企业注册增速保持在20%左右,年度注册企业数量由年的34.3万家增至年的约70.2万家。
截至年10月9日,以工商登记为准,天眼查APP专业版数据显示,我国年新增旅游相关企业数量已超过43万家。
中国主题公园起步晚发展快,已成为全球游客量最大的主题公园市场。年,迪士尼乐园美国洛杉矶建成,第一个完整意义上的主题公园诞生。
在-年,主题公园从美国扎根,逐渐在世界范围内兴起,美国的迪士尼魔法王国、环球影城、迪士尼动物王国和日本的东京迪士尼纷纷建成,迎来主题公园的第一个全球发展高潮。
年,广东中山第一家机械游乐园——红楼、西游影视大观园建成,象征着中国主题公园发展开始起步。
年以来,国内主题公园行业投资加速,众多新项目落地,进入快速发展期。
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数据,中国已成为全球游客量最大的主题公园市场,拥有近家主题公园,其中规模性的主题公园约家。
内部闭环+外部延伸,构筑主题公园产业链
主题公园产业链分为自身所延伸出的内部闭环和由配套产业提供支撑的外部闭环两大产业链。
内部延伸的产业链包括主题公园上游对接的文化娱乐IP供应方、游乐设备制造商,下游对接的游客。在有配套产业提供支撑的外部闭环中,包括餐饮、商业、酒店以及其他的消费领域和内容。
主题公园与文旅产业相互融合,打造多种盈利方式。作为文旅产业的连接点,主题公园的商业模式包含多种变现模式,包括公司门票销售、游乐项目、主题演出销售、园内餐饮消费,以及衍生玩具、衣物等形成的销售收入。
年中国知名主题公园门票收入占比约为70%,海外知名主题公园门票收入占比约为30%。
主题公园通常会向餐饮、住宿、购物、休闲娱乐等产业进行衍生发展,如华侨城发展“主题公园+文化旅游+地产”的模式,迪士尼发展“主题公园+IP+酒店”的发展模式。
全球主题公园市场从疫情中逐渐恢复,年规模估计为亿美元。
据美国StrategyR数据,受到COVID-19疫情影响,年全球主题公园市场规模较年有所降低,预计-年CAGR达4.7%,年市场规模预计达亿美元。
中国主题公园市场持续增长,年市场规模约85亿美元。
年以来,中国主题公园数量持续增长,一方面,国际大牌主题公园如迪士尼、环球影城进入中国市场,将大众知晓的动漫影视IP带给中国消费者,在扎根中国市场的同时,也挖掘了中国主题公园市场的潜力;
另一方面,中国本土主题公园发展势头强劲,欢乐谷、长隆等国产知名主题公园逐渐全国范围布局,深入各地旅游市场,开发各层次游客的主题公园消费能力。
根据美国Researchandmarket数据,年中国主题公园市场规模(按销售额计)达85亿美元,预计-年CAGR达7.2%,年市场规模达亿美元,未来默林娱乐、六旗娱乐、团聚公园集团等国际知名主题公园运营商将相继进入中国市场,为中国主题公园市场带来新鲜血液,激发与满足更多潜在用户需求;
中国本土主题公园运营商也将复制自身成熟模式,布局更多城市,为中国主题公园市场成长带来新动力。
同比之下,日本和加拿大未来7年预估CAGR仅分别为2.6%和4.2%。
高人口密度+旅游业发展+消费升级+*策加持+IP文化发展,驱动主题公园发展
高人口密度+旅游业发展,驱动中国主题公园市场快速发展
高人口密度+旅游行业快速发展构成我国主题公园的需求根基。世界著名主题公园多集中在高人口密度+高GDP的区域,世界TOP25主题公园集中于洛杉矶、东京、香港、北京、首尔等地,均为人口密度和人均GDP较高的地区。
在世界主要国家中,中国的人口密度为人/每平方公里,位列世界主要国家第13,一线城市人口稠密、适宜主题公园落地,在福布斯杂志公布的世界城市稠密度排行榜中,中国有5个城市人口密度跻身世界前20,为主题公园的落户与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年中国国内游客人次达60.1亿人次,同比增长8.4%,年至年CAGR达10.8%,年中国国内旅游人均花费达.7元,同比增长2.0%,年至年CAGR达2.5%,中国国内旅游人次的快速增长+人均消费的提升持续带动主题公园的发展。
年中国国内主题公园游客人次达2.1亿人次,基于中国国内旅游市场快速发展的预期,沙利文估计年中国主题公园游客人次达2.6亿人次。
国内消费升级趋势明显,主题公园需求不断增加
人均可支配收入提升促进消费升级。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中国居民可支配收入保持稳健增长,从年的21,元增长至年的30,元,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旅游消费观念不断转变升级。
在满足日常开支外,居民对于文化娱乐的需求日益增加,消费意愿显著提升。
中国主题公园企业逐渐增加,国际知名主题公园纷纷入驻中国市场,本土知名主题公园也深耕具有中国特色的IP文化,唤醒中国主题公园体验消费的市场热情。
中国文化娱乐产业的持续发展与消费者对文娱相关产业的需求持续升级形成良性互动,共同促进中国主题公园行业的稳健发展。
积极*策接连出台,利好中国主题公园发展
近年积极*策逐步出台,中国主题公园发展驶入快车道。年,*府出台《关于规范主题公园发展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加强监管,明确主题公园的范围与类型,主题公园行业发展进一步规范。
年,国家发改委出台《关于规范主题公园建设发展的指导意见》,从丰富文化内涵、提高科技含量、壮大市场主体3个方面给出了主题公园转型升级的方向,中国主题公园行业进入增长的*金时期。年中国主题公园行业市场零售额就已突破亿元。
IP文化高速成长,助力主题公园高速发展
IP文化高速成长,助力主题公园打造品牌影响力。IP文化是主题公园的核心,扩大品牌影响力、提高品牌辨识度、增强持续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近年来国内外IP产业的高速发展,推动了主题公园行业的高速发展。主题公园通过培育自主IP、获取IP授权及合作打造IP等形式获取IP,加深大众认知。
中国起步晚发展快,已成为全球游客量最大的主题公园市场
中国主题公园年游客量增长迅速,已成为全球游客量最大的主题公园市场。主题公园游客量增长基本与主题公园数量增长同步。
自年起,主题公园游客量增速逐渐超过主题公园数量的增速。-年期间,主题公园游客量每年平均增长13%。
据AECOM估算和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数据,年中国主题公园总游客量预计超2.25亿人次,成为全球游客量最大的主题公园市场。
截至年底,我国大部分主题公园集中在经济较为发达且气候相对温和的东南沿海地带(即华东地区),数量占比达到34%。其次为华南地区,主题公园项目22个,占比达到17%。
全球前十大主题公园中国发展迅速,显著高于其他地区。根据TEA/AECOM联合发布的《全球主题公园及景点报告》,全球十大主题公园集团继年游客量突破5亿人次后,再上新台阶,游客量增至5.21亿人次,同比增至4%。
与年相比,十大主题公园巨头排名变化不大,最大的变化是华侨城超越环球影城排名第三。
此外,华强方特、华侨城和长隆游客量增速分别为19.8%、9.4%和8.9%,其游客量总和超过1.4亿人次,占TOP10总游客量的27%。相比之下,其他地区游客量增速最快的雪松会娱乐的增速为8%。
新建主题公园数量保持稳定,停业主题公园呈现规模小、流量小的特征。
据AECOM数据显示,中国主题公园数量总数从年的个更新至目前的个,其中新增项目39个,关停项目10-20个。
其中新增的39个主题公园主要集聚在新一线城市,如南京、郑州等。
虽然年突如其来的疫情使得新增项目的开业速度暂时放缓,但主题公园规划建设是长期计划,随着国内旅游市场的逐步恢复,新增项目于下半年相继开业,开业数量几乎与往年持平。
当前,国内主题公园行业竞争空前激烈,全球前十名的主题公园欧美集团巨头通过不同形式争相进入,与之同时,本土主题公园企业也正在逐渐成长,例如华侨城、长隆、万达、海昌、华强、宋城等已成为中国主题公园市场的中流砥柱。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大型主题公园集团越来越倾向于通过“规模”对抗“规模”,一方面借助利用不断并购、整合来补足补强其业务;另一方面,也广泛的运用各种资本运作手段实现规模壮大。
同时也应看到,国内主题公园IP和文化创意能力较弱,与国际知名主题公园相比,民族的文化特别是与时俱进的新文化缺少创新,创新内容少,手段也相对简单,以初起步的IP对抗百年IP还存在较大差距,此外,主题公园不仅是文化产品,更承载着民族文化意识形态,在这方面国内主题公园讲故事的能力弱一些。
因此,未来国内主题公园企业要更加注重“质”的竞争,而不能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