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许多专家学者不断忽悠人们购买所谓环一线城市带的房子。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地附近的房价一定会如何如何暴涨!
最近数据显示,环北京的部分二手房价惨遭“腰斩”。燕郊不少二手房小区房价几近腰斩。以福城上上城五期为例,该小区在年3月份最高峰时期成交价上涨至元/平方米,但如今成交价已经普遍跌至元/平方米;首尔甜城年3月份最高峰时期成交价至元/平方米,但如今成交价已经普遍跌至元/平方米。环京其他区域楼市也普遍跌回调控前的状态。
不论这些数据的真实性到底如何?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环京地区的房子并不是稀缺品,也不是刚需房,绝大多数房子都是投机价格。即便按照现在的价格,这一带房源也很难以出售,绝大多数地产中介机构都已经撤离这些地区,多数关门歇业。当初年价格基本都是炒房团拉抬的价格,真正意义上的刚需几乎不存在,到今天也依然不可能出现。
尽管北京是一个一线城市,可是整体居民月工资收入水平都处于1万以下水平,如此高的房价几乎没有谁能买的起。毕竟按照这种房价水平很难有人够得着,除了富二代、官二代,一般的中产工薪阶层已经没有什么希望。对于哪些在北京工作的北漂,更是不可能。按照北京外来人口与本地人口比例,几乎是1:1水平,本地人口大多数没有购房需求,但是部分人口有投机需求,而且隐形的富豪特别多,也是靠投机发财的。对于北漂一族,穷其一生都不可能买的起3万一平米的房子,一套房少则万多达几千万。当然,有一部分北漂,撞大运突然创业成功或赚了一笔横财的是少数。
其实北京,真正意义上的刚需人群很少。不管专家如何鼓吹,如何画圆都不可能有所谓的天量刚需。一座城市的人口分布,注定是80%是穷人,20%是富人,这还是按照二八定律来分布。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群财富分布是按照正态分布的,就是95%是穷人普通人占有的财富为20%,5%是富人占有的财富为80%,绝大多数的穷人都是为富人打工或做房客。一线城市的富有和发达是离不开外地人口,源源不断。真正扎根北京的外来人口相对有限,还有很多严苛的限制标准,所谓达标者很难。比如:户籍、学历、工作年限等。
如果按照环京一带目前的房价,外来人口想扎根北京几乎难上加难。与此同时,我国北京城市目前的定位,已经是*治、科技、文化、金融中心等服务业,很难让大多数外来人口获取更多的就业机会。北京已经进入了世界发达城市之列,已经不是几十年前的北京,在人口充沛竞争,低端劳动力价格并不会有上升空间。尤其在未来科技的发展态势,比如:人工智能。所有的低端工作机会都会被人工智能机器人所替代,再次进入北京寻找工作机会难度系数会大幅上升,不可能像今天这么顺利。
当然有的人会说,这次房价下跌是与雄安有关,这只是部分原因。雄安目前并没有明确或真正意义上形成虹吸能力,尽管理论上有吸纳北京人口迁移的可能,但也只是理论,最终起决定作用的是,雄安后期能否有更多的就业机会才是根本。按照目前企业迁移到雄安的数量,不会达到那么高的预期。当下只是一种分流,随着时间的流失,一座城市起决定作用的是经济,而不是行*划分。雄安并没有将北京工作机会分流出去,这才是最重要的,尤其作为*治中心。大多数撤离到雄安都是分支机构,不是实力决策机构,对于人口分流非常有限。这只是暂时性的现象,根本原因还在于房价调控机制和*策没有改变。
其实一直以来,一线城市带附近的房价上涨,是在我国人口旺盛,经济飞速上冲短暂性经济现象。当初部分环一线城市带的房价,并没有太多溢出效应,如果真有那么大溢出效应,附近城市的经济发展会非常快,也不可能等到今天。当然也不符合一个经济现象,大城市虹吸效应。在任何时代,任何国家都是起作用的。以目前环城市带附近的房价高达3万已经超出正常经济规律,毕竟这些城市的收入水平远远落后于一线城市,就业机会也不多。这种房价就是空中楼阁,不可能落地的。环顾世界,大多数房价高昂的城市,其附近地区的房价都没有达到这个水平。
对于环一线城市带房价上涨论调,已经过时。在整个经济发展趋势显得越来越没有参考价值。毕竟经济往前走,更加走向成熟,传统的产业很难存活,很难吸收大量大量劳动力。而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企业对劳动力人口的需求将大幅放缓,而这类企业对于整个经济贡献具有明显的头部效应。少部分可能会越来越富有,而绝大多数人可能会收入逐渐降低。当大多数人的收入在降低,房价依然如此高企将进一步压缩人口增长。人们的观念也会发生深刻的变化,会更加倾向于提高人口质量而不是人口数量,这将极大的打击人们生育下一代的意愿。这类企业的竞争激烈程度,需要劳动力接受相对更好的教育。而存量人口不可能短期消亡,就意味着人们难以寻求更高收入。就像今年春节,全国消费数据表现下滑,已经预示着人们的收入增幅有限,消费意愿转弱的现实。
知识密集、技术密集、资本密集型企业结合在一起,对于未来形成加速规模效应,将进一步瓦解环城市带房价上涨的可能性。一线城市可能只有富有人群居住,更多的人只能选择房企购房意愿。因为大部分人群收入水平可能停滞不前,而少部分人群收入极大提高,又没有更多的购房需求,即便投机房产也没有更多合适的人群接盘。所谓的环城市带房价上涨论,是建立在旧有的经济生态系统,而不是新的经济生态系统。许多还沉浸在旧的经济圣体系统的专家学者,喜欢用资金流入到哪个城市,哪里有*策支持,哪里房价就会大幅上涨都是传统经济理论。因为大多数*策和资金效应都是滞后的效应,尤其现在人工智能经济、新能源经济、生物基因经济,根本无法将一线城市的经济效应溢出。因为这些经济根本不需要太多的人群,也无法吸纳更多的人群在一线城市就业,就更别提外溢效应。也许有人会说,现在这些地区的房价不是挺高的吗?这也只是短期现象,随着未来经济生态形成,许多一线城市生态群,卫星城都会变的格外被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