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尔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走向国际舞台,中国设计师准备好了吗
TUhjnbcbe - 2023/6/30 20:47:00

早春时节的上海总是阴雨绵绵,上海时装周却仍旧如期而至。无数中国时尚品牌的LED广告牌在时装周场地和商圈中闪耀林立,无论你是否真的有注意到它们的存在,这周发生的一切都些许透露着中国时尚产业的雄心。不少人在盼望这个城市能够超越东京和首尔,成为亚洲的下一个时尚之都。

事实上,麦肯锡公司和BoF发布的年时尚报告中就已指出:今年,中国将超越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时尚市场。这听起来并不那么出人意料,毕竟当今世上几乎一半数量的奢侈品都被中国消费者购得,海外时尚品牌越发依赖于这拥有层出不穷新兴中产阶级的市场,而中国的纺织制造业也在为这个国家创造源源不断的财富。

但一个颇为奇怪的悖论是,如果中国在服装消费、生产、出口上都能够有如此重量级的影响,为什么我们仍然穿着在美国、欧洲和日本设计的服装?为什么我们很少在海外的时装百货店看到中国设计师的品牌?

带着这样的疑问,我来到了BoFChinaPrize中国大奖的现场,这是在上海时装周期间的活动,也是首个专为中国设计新秀举办的国际性大赛。获胜者将收获10万美元现金大奖、来自BoF社群的支持,以及今年9月在伦敦时装周举办时装发布会的机会。当问起这个大奖举办的缘由时,BoF的创始人ImranAmed说:“我们要为中国的设计新秀提供一个平台,将他们介绍给世界各地,尤其是欧美的时尚群体。这些中国设计师极具才华与天赋,我想帮助他们走向国际舞台。”

中国设计师的国际化视野

从兼顾商业可行性和设计的角度考察,有六组中国设计师进入了决赛圈。这些设计师在世界各地生活、工作。包括了常驻美国纽约的CAROLINEHU、比利时的SHUTINGQIU,将总部设在伦敦的XUZHI,来自上海的STAFFONLY、在上海和米兰均设有工作室的PRONOUNCE、以及入驻纽约和广州的PH5。用Imran的话说,他们都是“Onefootabroad,OnefootinChina(兼身海外与中国)”。

这些新锐设计师中的佼佼者尽数从海外那些最负盛名的时装设计学府毕业。甚至大都有着在著名西方设计师工作室工作过的经历。比如参赛设计师之一的陈序之,这位出生于中国绍兴的男孩,曾在伦敦的中央圣马丁学院学习女装设计,毕业后先后加入了CraigGreen和J.W.Anderson的工作室。并在年成立个人品牌XuZhi。这位有着灵巧技术之手的设计师,以独特的纱线编织技法获得了业界和市场的肯定,接到了包括DoverStreetMarket和OpeningCeremony等买手店的订单,也获得过LVMH青年设计大奖的提名。时装顾问JulieGilhart描述他是“中国传统工艺加之西方影响的范例”。有着国际化时尚视野的陈序之拥抱他出生国度的文化,也欣赏国际化教育为他提供的一切。他说:“中央圣马丁让我变得更现代,同时,也更是我自己。”

而本届BoFChinaPrize大奖的获得者胡颖琪,则同时拥有中央圣马丁本科以及Parsons设计学院的硕士学位。她通过交替层叠的薄纱裙、“浪漫主义”的DNA与精细多层次的手工细节,阐释出了自己那独特的美学。虽然刚毕业没多久,在年创立的同名品牌CAROLINEHU却迅速给时尚圈留下了深刻印象。“今天展示的是我个人的第二个系列,所以的确是非常年轻的品牌。我家在深圳,但大部分时间我都在纽约工作。我目前有一个计划,就是在国内再建立另一个工作室。”公布了大奖评审结果后,回到后台的颖琪,很坚定的告诉着我她的一些想法。

就像Imran所说:“十年前我曾来到上海,渴望寻找有才华的新锐中国设计师,但那时收获寥寥,十年飞速转变的当下,我发现有创造力的中国设计师已经太多太多。”不难发现,曾离开家乡去往世界时尚之都求学的众多时装设计人才在不断涌现。这不是个体行为,而已经形成群体效应。

像陈序之和Caroline一样的新一代中国设计师群体,从西方时尚行业获得了很多时尚经验。他们有着前瞻思维和更为先锋、全面的时尚观,也善于将自己所拥有的文化用自己独特的理解与时尚重新相连。对于东西方文化和时尚产业的熟悉,使得他们有能力在国内外共同发展,开启多维度的时尚市场。

消费口味在变化,中国时尚业在提升

中国设计师中的翘楚UmaWang(王汁)是本届BoF大奖的评审之一,据她回忆,她刚开始从事这个行业时,属于中国设计师的机会并不多。无论是业界还是媒体,都没有给他们很多支持,那时的一切“很安静”。但近些年,我们能欣喜的看到中国消费者观念的变化和中国时尚产业内对于设计师品牌的支持。

中国的时尚消费者在探索自己的购买方式,不再只向外界眺望,而开始环顾四周。新一代的年轻群体渴望购买上一代消费者从未听说过的品牌,当这些时尚顾客不专注于购买“大牌”,转而喜欢能被视为更“独特”的服装时,这给中国设计师品牌带来了很好的机遇。

不仅中国消费者正在走向成熟,随着中国时尚产业的规范化和价值链的攀升,越来越多平台正在以多样的方式支持本土设计新秀。比如像LABELHOOD这样的先锋设计师孵化平台、以及更多中国设计师品牌买手店的增加,市场上出现了许多能够帮助设计师“吆喝”的人。

当年轻设计师毕业时,中国时尚市场开始主动为他们提供展示平台、销售渠道、媒体和消费者,这些在五到十年前中国设计师们所不敢想象的资源。愈加成熟的本土时尚生态系统开始协同工作,或许这一切让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设计师有了底气,去获得在更发达的国际时尚领域应给予的那份认同。

当然,如若要探究新一代中国设计师能否在国际舞台上发出更强大的声音,设计师本人才最有发言权。NOWRE在BoFChinaPrize中国大奖的后台对设计师胡颖琪和陈序之进行了专访。与他们一起聊了聊面对西方时尚产业,中国设计师到底准备好了没有?都准备了些什么?

胡颖琪

个人品牌CAROLINEHU设计师

为什么会报名参加BoFChinaPrize大奖?

胡颖琪:在今年1月份的时候,我在纽约发布了CAROLINEHU的第一个系列。我明确知道运营个人品牌需要FinancialSupport,所以我的办法就是“投比赛”。我投了LVMH、投了BoF,都是希望可以得到更多支持,没有方方面面的支持,就想创立自己的品牌是不可能成功的。而LVMH大奖获得前20、甚至今天可以拿到BoF大奖,这一切都让我觉得自己非常幸运。

刚从设计学院毕业不久但已经获得了很多

1
查看完整版本: 走向国际舞台,中国设计师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