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赞郁,年8月23日出生于韩国首尔,毕业于西江大学哲学系,韩国导演、编剧、演员、制片。
年,朴赞郁执导了处女作《月亮是太阳的梦想》。年,执导《共同警备区》获得了年韩国电影票房冠*,获选参赛第51届柏林电影节。
年,执导犯罪片《我要复仇》。年,凭借《老男孩》获得戛纳电影节评委会大奖。年,执导“复仇三部曲”的终结篇《亲切的金子》,在威尼斯电影节上获得小金狮奖和电影未来奖、最佳电影两个奖项。朴赞郁以“复仇三部曲”而扬名国际。
他的“复仇三部曲”中,《老男孩》已被好莱坞翻拍,《我要复仇》和《亲切的金子》也被好莱坞买下版权,确定要进行翻拍。
因为曾多次入围戛纳电影节,朴赞郁也被人称为“朴戛纳”。今天,我就带大家回顾一下朴赞郁的经典语录。
1、《小姐》被称为第69届戛纳电影节中尺度最大的影片,其中涉及到了同性恋议题,有人问朴赞郁是否更容易被有争议的议题吸引,他回答道:
我在阅读原著素材时,认为它很有娱乐性,是很有趣的素材,只是刚好有同性恋元素,所以对我而言素材才是最重要的。我喜欢这本小说,而同性恋是它的一部分,我对刻画同性恋故事没有疑虑,所以这部分被保留了下来。
2、朴赞郁说《小姐》是一部表现女权主义的电影:
“表现女权主义,是我拍这部电影的目标,至于我有没有达到,要留给观众做定论了。”
3、朴赞郁导演对《小姐》中两位女主角的关系这样定义道:
如果金敏喜的秀子是一只猫的话,那么金泰璃的淑熙就是老鼠。她们之间是汤姆和杰利那样的关系。
4、朴赞郁的很多作品都具有大尺度,这对演员本身也是一种挑战。谈到对这些演员的看法,朴赞郁说:
演员就是演员,他们没有保留,扮演这种角色也不会让他们担心。所以当我选角时,我并没有感觉我必须说服他们,他们是演员必须扮演另一个角色,他们对这点是没有疑虑的。
5、朴赞郁对爱的描写往往是扭曲的、悲观的,他是这么看待爱的:
爱是把自己交给情感,让情感领导你,而不是去算计、分析、评估。
6、虽然拍摄过《蝙蝠》这样吸血*题材的电影,但是朴赞郁却坦诚自己是个十分胆小的人:
我曾一度天真地认为我是个恐怖片爱好者。后来,我换了大电视和DVD,当我再看那些我以前曾经热衷的电影时,我的确被结结实实地吓到了。从此我就再也不敢看恐怖片了。
7、朴赞郁是一个相对高产的导演,谈到他的这些作品,他是这么比喻的:
如果说“复仇三部曲”是一顿大餐,全是大鱼大肉,那么《机器人之恋》就是一道清淡的小菜,可口的甜点,如果《机器人之恋》是个小小的甜点的话,那么《蝙蝠》就是这顿饕餮之后令你咋舌的账单。
8、作为一名导演,朴赞郁也有自己的偶像:
直接影响我的是一个饱受争议但是贡献极大的韩国导演——金绮泳。其实在电影语言的使用和创新上,他对我的影响要远远大于那些大牌导演。
9、《老男孩》在戛纳获奖后,朴赞郁掩饰不住兴奋说:
戛纳让我觉得自己站在电影人生的最高峰,做为厌世主义者,我剩下的人生是不是只有下坡路了呢?
10、朴赞郁和妻子是在80年代一个电影社团里结识,他们有一个女儿。在年柏林电影节他的获奖感言是:
希望妻子能够在回到韩国之后,向朋友们说“(我丈夫是)电影导演也无所谓”。
11、对于好莱坞,朴赞郁曾在戛纳电影节上如此说道:
只要有足够优秀的剧本,我想我一定会义无反顾地直接从戛纳冲到洛杉矶,中途甚至都不会回到首尔。
12、谈到他的代表作“复仇三部曲”,他说这完全是被逼出来的产物:
记者不停问我,你怎么一部接一部拍复仇的故事?这好像是在质问我宣扬暴力,忽视了世界上那么多美好的故事,我都被问烦了,于是冲口而出,我还要拍三部曲呢!这是一个很冲动的说法,后来我都觉得后悔,但既然在公众场合讲了大话就不能食言。所以我后来才拍了《亲切的金子》,你可以说是因为韩国记者逼我才有了三部曲的。
13、对于自己的“复仇三部曲”他也做了十分形象的比喻:
如果《我要复仇》探讨了社会论题,《老男孩》是杜撰的神话,那《亲切的金子》就是童话。
14、复仇主题反复出现在朴赞郁的影片里,他眼里“复仇”是这样的:
一个社会文明程度和教育水平在发展,人们不得不深深地掩饰自己的愤怒、仇恨和嫉妒。但这不是说这些情感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人际关系日益复杂,愤怒也会日益生长。随着现代社会个人的精神负担加重,在愤怒增长的同时,宣泄愤怒的出口却愈来愈小。这种情况是不健康的,可能因此才有艺术的存在。
15、对电影的拍摄方法,朴赞郁是这样总结的:
在拍摄前,一切都有要想到该怎样去做。微小到一个动作都要在剧本中写出来。然后画故事板,要画的非常具体。最后,摄影机在哪里,镜头和尺寸等也都要说明。一般很辛苦的话,后半程开始就容易出现拖延,所以尽快一次性的拍完是最好的。
16、作为导演,朴赞郁对盗版深恶痛绝,他在影片《蝙蝠》被盗版时如此说:
韩国电影要摆脱低迷状态,决定性的因素就是掌握附加版权的市场。如今《蝙蝠》遭人非法上传,我很心寒,因为昨天我们刚刚结束《蝙蝠》DVD的后期制作。
17、朴赞郁曾在柏林举牌抗议韩国*府修改电影配额制,他说:
韩国*府已经修改了电影配额制,但是艺术家们依然还在抗争,我能告诉你的是,斗争还未结束。
18、被问到自己为什么要拍电影,他说:
动力始于文学,小学时期看《基督山伯爵》所受到的感动常驻内心深处,最后直接影响了我开始投身电影业。
19、朴赞郁说自己相对于看电影更喜欢看书:
我虽然是从事影像媒介工作的,但其实我看书比看电影所花的时间更多,而且我认为拍电影的滋养源其实就是文学。
20、谈到自己喜欢的作家和作品,他说:
韩国作家当中最崇拜的是李文求老师。特别是《冠村随笔》,大学时候读那本书真的是持续的感叹与感动。韩国作家之外的最喜欢的是库尔特·冯内古特。心里的冠*书目还是《冠村随笔》,这本书里的文章无论是文字本身,还是人物性格构建,和其中流露的韩国情愫,都是整个韩国文学作品里无与伦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