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圈这一概念自古有之,其范围除中国外,还有日本、韩国、越南、朝鲜以及东南亚部分深受中国文化影响的国家。尽管实际上韩国、越南已经废除了汉字,在那种根深蒂固的影响恐怕是永也摆脱不了的。而废除汉字的真正原因,也是因为自卑心理作怪罢了。比如说韩国这个东北亚国家,就有着“小中华”之称,两国重名的城市不计其数。
湖北荆州古称江陵,境内依然有个江陵县,而在韩国也有一个江陵。不仅如此,韩国还有江西,分别是首尔江西区及釜山江西区。另外诸如金陵、江南、丹阳、襄阳、京畿、济州、广州、扬州、襄阳、泰安、梁山、奉化、丽水、咸阳等等,重复的地名简直不要太多了。在韩国,他们甚至连九州和五岳也复制过去了……那么问题来了,韩国地名为何喜欢照搬中国呢?
这其间就能反映出,在过去的历史当中,韩国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已经深入骨髓了。古代朝鲜半岛的读书人,同样是儒家士大夫,他们往往以能通读中国经史子集而倍感自豪。朝鲜地名亦是与中国高度相似,如南阳、两江等。地名之中,也承载了他们对于中国文化的向往与倾慕。而之所以重名如此之多,还得追溯回几百上千年以前了。
新罗是半岛存在了九百多年的小国,当时的新罗并没有文字,互相之间除了口头交流,就是通过刻木的方式记录一些相关信息,这是一种十分麻烦的方法。而后新罗人得知了中原王朝的人们不仅能吟诗作赋,还穿着得体,就开始有了抱大腿的打算。三八一年,新罗人跟随着高句丽人出使中原,希望能得到中原王朝的认可。一直等到五六五年,才拿到了一纸册封。
随后新罗人意识到,半岛许多地方连地名还都没有,这要是去哪办个事是非常麻烦的。所以他们就将当时的一个村落依葫芦画瓢命名为京城,这就是半岛地名规范化的开端。然而一时间要想这么多地名出来也并非易事,新罗人就干脆照搬中原王朝的地名,这样不仅省事,还能得到一种满足感。
不仅如此,新罗人还在半岛设立了九州,真是可爱至极了。中国地名都是历史积淀下来的,半岛这样大规模的照搬抄袭,实在是有些“粗暴”。新罗人听说中国有五岳,于是乎也在半岛选了五座大山,定名为五岳,分别是中岳八公山、东岳吐含山、南岳地理山、西岳鸡龙山和北岳太伯山。
新罗的继承者高丽对中国文化更加崇拜,在地名上,他们还学到了避讳。北宋一位太后的父亲名字里有个通字,便将江南城市通州改成了崇州,高丽人知道后,也将高丽境内的通州改叫了宣州。自此之后,宋朝每每因避讳改名,高丽也会跟着改。
朝鲜王朝建立之初,李成桂派使臣来南京恳请朱元璋给新王朝赐名,朱元璋给的回答是:东夷之号,惟朝鲜之称美。这便是朝鲜一名的由来。朝鲜王朝也算不错,每到明朝有难的时候,都坚定站在了明朝这边。
李氏朝鲜也做出了系列的改名,他们照办了唐宋时期的道路制,在半岛设立了八道。此时中华文化已经深刻影响了半岛人,即便李氏朝鲜发明了谚文也如此。谚文发明之处半岛士大夫是非常不满的,认为这是近夷狄而远中华,依然以写汉字学汉语为荣,而诗词里的江南,更是成了李氏朝鲜士大内心里的牵挂,如韩国首尔现在最富裕的地方,就叫做江南区。直至今日,韩国和朝鲜,在行*区划上依然沿用道制,而这一制度,就源于唐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