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UDGRAPHY
云自在书:观念与语言维度
文/韩雅俐
年6月6日是一个注定要被纪录的日子,这一天张强与独立艺术家丁斐斐发明了“云自在书”——两人合作在揉成一团的纸上进行书写,随着书写的进行,丁斐斐将这团纸逐渐从地上拿起上升到空中,再将凌空书写的纸逐渐打开——张强和丁斐斐对《云自在书》如此描绘:“当被书写的对象脱离地面的时候,也告别了尘世书写,它由此变成了一种在空中的交合。这个时候的毛笔,伸向了无所傍依的空虚之中。凌空书写,变成了对于“神性”呼唤性触及,但同时却又是无从触及。而合作者在毛笔的上方,以各种柔软的雁皮纸、耿绢、矾绢在上面漂浮性地抖动的时候,它与毛笔的触及,也就变成了‘巫术般的偶然’。”
云自在书的诞生绝非偶然,它延续了张强一直以来的艺术创作脉络。自年起,张强开始进行《张强踪迹学报告·AB模型》项目,“踪迹”的提出本身带有对起源的反思,以及对个人创作体系的建构。他以此为开端,在近三十年的创作中,始终围绕“踪迹体系”进行实践。他所强调的“踪迹”并非是所谓主体意识创作的结果/痕迹,而更多的是偏向于消解传统艺术观念中的主客体关系,消解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年起,张强与比利时的魏离雅(liawei)博士一起合作《张强+liawei·双面书法》计划,这是对“踪迹”的进一步实验。在这项计划中,liawei成了特定的参与者——志同道合且训练有素——在表演的整个过程中,他们不仅需要释放自我意识,同时还需要对对方所释放的行为作出回答,这就好比一支画笔为另一支画笔提供了生动的背景,反过来它又给另一支画笔的行为做出应答。
云自在书No.59
张强丁斐斐
97×cm
纸本水墨
云自在书No.60
张强丁斐斐
×cm
纸本水墨
云自在书No.63
张强丁斐斐
×cm
纸本水墨
“云书”是在此基础上的一种全新创造,在年《云自在书(云书)·张强+丁斐斐》(.06)创作模型正式生效,并在成当代艺术中心首发。此次展览结合了影像、行为及纸本/绢本水墨作品,共同呈现了《云自在书》的全貌及其背后的理论体系。其中,“云书”的创造更进一步地放弃了创作者作为主体的控制权利,并将其推向了更加神秘的领域。对于这种创作方式,张强在《云自在书·张强+丁斐斐·总第27-29号》中指出:“云书,以云的方式书写,如云般书写。「富春山阴」与「富春山阳」之颠上,云生云灭,云聚云散,云自在也。”
云自在书No.4
张强丁斐斐
96×cm
纸本水墨
云自在书No.9
张强丁斐斐
68×cm
纸本水墨
云自在书No.12
张强丁斐斐
68×cm
纸本水墨
“云书”作为张强与独立艺术家丁斐斐共同创造的一种新的书写方式,所强调的是主体目光的消解所带来的主体意志的消解,即观看的消失解构了创作者主观意志对于书写的控制。在张强看来:当代艺术实际上就是一种“视觉的哲学”,作为“视觉哲学”的艺术,首先要否决的应该是“视觉本身”的“凝视”……放弃“注视”的目的,是为了放弃“控制”,放弃“控制”是为了更加便于接近神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云书”弃绝了传统书法的经验主义,也消除了书法创作中的可读性、叙事性与主体性特征,转向一种不确定性、偶发性,并致力于消除主体的“权利之眼”。同时通过漂浮的纸张消解创作过程中的行为惯性,纸张在丁斐斐的作用下与重力相抗衡,那习以为常的提按顿挫也“随云而散”。
展览现场
很明显,张强的创作与解构主义家德里达所倡导的颠覆“在场”、反对二元论,崇尚“自由嬉戏”是吻合的。在此,书法创作成为一项“自由嬉戏”的思想活动,至于能否留下一个自由嬉戏后的一个物质载体——完整的书法作品,并不重要。于是“书法”似乎成为了一种“玩物”,这也使得张强本人招致诸多质疑——当我们面对张强的艺术行为时,不经会问双面书法算书法么?这不是对中国传统书法的亵渎吗?他和女性艺术家共同创作是否有其他企图?他创作时的表演是否为了博眼球?他用理论给自己进行武装,是否是为了艺术的便利?
展览现场
如此种种质疑实际上也蕴含了“传统书法”与“现代书法”的诸多矛盾,蕴含了创作途径与未来发展的诸多可能性。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美术思潮被现代主义的火苗点燃,那积蓄已久的美学热情在各个艺术领域形成了燎原之势,张强也是在那样的背景下开始对现代书法进行实验、实践。显然,当代书法与当代水墨一样在历经了传统向现代、后现代发展的历程中,它们早已变换了模样,甚至从命名方式上,我们就能看出艺术家/理论研究者所持的不同主张,“现代”“现代性”的概念在嫁接传统书画时,始终荡漾着批判的声音。然而,当我们把自身审美从“传统”中跳脱出来,从神妙能逸中跳脱出来时,是否能真正的接纳传统媒介在创作过程中的诸多可能呢?
展览现场.
开幕现场
艺术家介绍
张强
丁斐斐
张强
年生于山东肥城。现为中国省部级专家“两江学者”终身荣誉,四川美术学院二级教授,世界实验书法高等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评审专家,英国温切斯特艺术学院客座教授。
为伦敦大英博物馆首位当代艺术表演者();在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首开个人工作坊();系意大利威尼斯拉古纳大展“艺术机构特别奖”得主(与LiaWEl合作)。作品先后展示于法国大皇宫,比利时皇家历史与艺术博物馆、澳大利亚墨尔本国家博物馆、韩国首尔市立美术馆、香港艺术公社等。荣获《库艺术》年、年度艺术人物称号;《亚洲艺术》年度艺术人物称号;年获“海南国际艺术大展暨‘中国在场’国际艺术论坛”之“思想先导大奖”。作品被大英博物馆、伦敦现代泰特美术馆等机构收藏。
学术与艺术代表作为《张强艺术学体系》四十卷,约万字,年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开始出版。分为学术部分22卷,内容涉及艺术学元理论,中国画学丛书,中国本土艺术现代化丛书,中古宗教视觉史系列等;艺术经验部分18卷,内容涉及张强踪迹学报告系列,观念艺术系列,文人新世代系列等。立项并完成“文化部九五规划——全国研究生教材”;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作为学术主持,主研三项国家艺术基金等。
主持“中国坐庄——全球化与多元化视野之中的艺术史重构”国际艺术学高峰论坛();“视觉史语境之中的’汉字/书写’”全国学术研讨会();“中国在场——国际艺术思想高峰论坛”();“驭墨——威尼斯水墨周”国际学术论坛;“驭墨——布鲁塞尔水墨周”国际学术论坛等。主持“新金石计划”展览、工作坊、研讨会(威尼斯、布鲁塞尔、布鲁日)。出席“第三十四届世界艺术史大会”主题发言,并收入论文集(商务印书馆)。
丁斐斐
出生年月:年8月
毕业学校:浙江科技学院(视觉传达设计)
作品:云自在书,于年6月与四川美院张强教授合作
SamuelArt
就是一个秘密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