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哪里治白癜风好 https://m-mip.39.net/nk/mipso_7637171.html最近,有一个非常鸡血的妈妈推荐我看《亲爱的小课桌》。说是里面的很多育儿观点的碰撞给她非常多的启发,甚至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方法了。
要知道她可是我们公司出了名的“铁血妈妈”,要是她都能被改变,那真是值得一看了。
结果不看不知道,一看是拍着大腿喊:真香!
别的不说,就冲着金句频出的傅首尔和“别人家的妈妈”叶一茜,我都愿意看下去。
更别说里面将
#快乐童年究竟是不是伪命题?
#孩子写作业总是找借口偷懒怎么办?
#孩子频繁抄答案怎么办?
这些爸妈育儿遇到的实际问题真实的展现在观众面前,再有嘉宾和教育专家讨论解答,可以说非常实用了!
一边看一边拿着小本本记笔记,一天追4期,根本停不下来!
01两个月做+卷子的凯凯
第一位引起争议的是7岁的徐敬凯。
刚上一年级的娃居然是晚托班里作业最多的一个,不仅让老师们十分疑惑。一问才知道,他的作业大部分都是自己妈妈布置的。
一年级的孩子每天要完成2张卷子,确实是不小的挑战。
看着其他的孩子都已经完成作业出去玩了,凯凯还在孤零零的一个人做作业,不停偷瞄小伙伴的眼神中充满着羡慕。
傅首尔不仅心疼地问凯凯妈妈:一年级而已,真的有必要写这么多的作业吗?
凯凯妈妈云淡风轻地表示,这些作业对凯凯来说根本不算多,因为7岁的凯凯已经是一个小小的做题狂魔——暑假两个月做了整整+份试卷,平均每天都至少要完成5张卷子。
写完卷子还不算,如果做错了、不认真,还随时面临着作业“加更”的惩罚。
毕竟这位妈妈的教育理念是:
她还告诉凯凯:人生分为两段,一段时间现在快乐,长大后吃苦;一段时间现在学会强韧、刚毅、抗压,以后长大了才是快乐的。
而反观凯凯,做了多张试卷,却连正确的握笔姿势都没有掌握,生字的笔顺笔画也是错误的。
讽刺的是,凯凯的成绩并不突出,30个人的班级里只能算十几名。
面对嘉宾们的不理解,凯凯妈妈继续金句输出:就是因为成绩不稳定,才需要多练习来稳固成绩啊。孩子不做作业,剩下的时间不都用来玩了吗?
玩过就是玩过了,什么都没有留下。但如果把这些时间用来学习,那过后留下来的就是对知识的掌握,这样时间花费的才有意义。
教育专家张敏先生立即表示:不要否定玩的意义,对孩子来说,玩是最有意义的!
要知道,一个完全被剥夺了童年快乐的孩子,即便在“填鸭式教育”下能够取得好成绩,也会失去这个年纪本该拥有的活力,像一个“蔫茄子”一样,沉默地让人心疼。
在VCR中,凯凯很难融入集体活动,在排队报数和自我介绍的时候都闷不做声,被问到说你叫什么名字的时候,支支吾吾之后干脆说“没有名字”。
才艺展示时更是整个人缩成一团,就连自己最擅长的街舞也不愿意拿出来展示,因为担心自己“跳的不好看”。
在之后的节目中,凯凯也经常会说出“谁都不想跟我玩”,“妈妈天天说我不好”、“女孩子男孩子都比我好”这样的话。
可见,这样的想法已经在孩子的心底根深蒂固。
如果无法从自己最亲近的人那里得到肯定,孩子会陷入长久的自我否定和自我怀疑中,甚至延伸出——只要我做题,妈妈就会喜欢我,所以为了让妈妈喜欢我,我愿意让自己喜欢做题。
02“别人家”的全能盛云翼
而相比凯凯妈妈的铁腕教育,另一位妈妈的教育观念堪称了。
他大胆展示自己的特长,非常享受地练琴,照顾大人的情绪,可以说是个人见人爱的“小太阳”。
甚至在高效完成作业之后,还自觉地用平板电脑学习英语。傅首尔都直呼:竟然有小孩用平板去学英语而不是干别的?竟然有小孩坐在钢琴前真的在陶醉地享受音乐而不是如坐针毡地练琴?
嘉宾们纷纷在线向腾腾妈妈求一份教育秘籍?
盛云翼妈妈却不好意思地说:可能是我比较懒吧,我做的少一点,他就会做得多一点。兴趣班也是比较佛系的,没有什么要求,他喜欢就好。
傅首尔和一众嘉宾纷纷表示:谁不懒啊!如果我对儿子没有要求,他就会对自己更加没有要求呀!
难道别人家的孩子真的是天生的?
太气了!
现在的孩子谁还没有两三个兴趣班,周末连轴转,练琴哭翻天。到底要怎么给孩子选择兴趣班,在孩子想放弃的时候家长就近该不该让他坚持?
张敏认为盛云翼妈妈的方式就非常好,让孩子广泛地去尝试,寻找自己真正的兴趣,然后在正确的方向上坚持下去。
所谓正确的方向,就是既符合孩子天赋,孩子又感兴趣,练习和训练适量适度,家长也能全身心地陪伴下去。
另一个小嘉宾王恩泽的妈妈也曾经在幼儿园时期为孩子报了好多兴趣班,到了三年级留下来的只有两个——古典吉他和唱歌。这两个是孩子真正喜欢的,甚至还能自己抱着吉他创作自己的歌。
轻松的家庭氛围,充分的理解和尊重,让孩子能够直面自己的内心,做出正确的选择,而不是。
归根结底,家长与孩子都是两个独立的个体,期间的关系过于紧密会让孩子觉得窒息,家长也心力交瘁,过于松散又会让孩子没有安全感,家长缺失责任感。
傅首尔在节目中说:最好的亲子关系就是妈妈和孩子两个人共同成长的,哪怕一路上充满困惑,充满迷茫,两个人也会一起慢慢探索。
心理学上有一个“手表定律”:如果你只有一块表,你能很准确地知道现在的时间。但如果给多你一块表,就会因为另一块表的存在,扰乱了你对时间的判断。
这个定律同样适用在孩子的教育上:如果父母过多介入,相当于多给了孩子一块参照的“表”,这会使他们无所适从。
有远见的父母,懂得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选择、去解决问题、去学习独立,这些过程收获的是孩子的主见、勇气、和对未来的规划。
未来的孩子肯定会面对我们从未面对过的新挑战,与其盲目的焦虑,不如给他们一把披荆斩棘的剑,和所向披靡的决心。
编辑
喵妈
*图片源于网络
吾娃在开封商务合作联系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