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尔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老婆怨家不是公司,老板骂公司不是你 [复制链接]

1#

职场江湖那些事儿

前段时间公司接了一个项目,每个人的工作任务都增加了不少。于是那段时间加班的频率变大了很多。

同事老朱怕家里人担心,所以就把工作带回家做。刚开始两天都还好,但由于项目短时间还没能做完,所以在这种状态持续了一个多星期后,老朱的老婆终于还是爆发了。

“你在公司是工作,回到家还是工作。家不是你的公司。”

相信有很多职场人都有过类似的经历,本来自己工作已经够操心的了,结果家人还不理解。

可换位思考来说,又似乎能够体谅家人的“抱怨”。

就像老朱家人的“怨言”一样,他老婆也是担心老朱因为工作把身体搞垮了,正所谓“关心则乱”,再加上心里有些怨气,所以说的话就不怎么中听。

而像同事老朱这种偶尔加班的情况还好一些,有些天天加班或者长期出差的人,情况可能还会更严重。

之前看到过一篇文章,说是有一个长期出差的老公,一年满打满算加起来相处不到一个月时间,称自己像在过“丧偶式育儿”的生活。

并在文末引用了《奇葩说》里博首尔说的那句话:“女人就是要学会索取。”总结到:“一个女人,如果在经济和精神上都不需要你了,那你觉得自己于她而言,还有什么存在的价值?”

站在家人的角度来说,这篇文章虽然看似观点“自私”,但却又合情合理。

可要是站在每天为了家人而奋斗的职场人角度而言,除了感到“无可奈何”外还能有什么呢?

这两者之间本身就是“矛盾”的,又要享受高质量的物质生活,又想要得到无微不至的精神关怀,这对于普通职场人来说,真的太难了。

既然家不是公司,那么公司必然也不是家。但是我们却常常会听到这么一句话:“公司是一个大家庭。”

上到老板,下到基层员工,只要开早会,问候的时候都是大喊:“各位家人们,早上好!”

而实际上,所有职场人都明白一个真相:公司不是你家。

在公司里,每每提及管理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目标、责任、职权和价值,而不是跟你谈兴趣、感情、心情和情绪。

一个正常的家庭里,谈的更多是包容理解,而在公司,谈得更多的则是价值,包容什么的就不要妄想了。

所以当我们在公司犯了错或者冒犯了老板时,早上还在问候“家人好”的老板会骂到:“你当公司是你家啊?”

每个职场人都应该懂得一个道理:在公司,要有边界意识。

所谓的“边界意识”,就是说你要时刻提醒自己哪些可以碰?哪些不能碰?

企业是讲制度、讲规章、讲责任、讲利益和价值的地方,所有公司里的感情增进都是建立在这些边界的前提下,你不能把跟家人之间的相处模式带到公司来,因为“公司不是你家”。

同样的道理,我们也不能把公司管理模式带到家庭里。因为一旦你跟家人之间开始定责任,开始划分权力,那么你的家庭关系一定不会很和睦,因为“家不是公司”。

简而言之,企业是先定规矩再谈感情,家庭是先增进感情再来说责任和规矩。

所以当你听到老板在骂“你以为公司是你家?”的时候,不要觉得老板是在发脾气,因为他知道在企业需要讲分工、谈责任、说价值。

而遇到这样的公司,那么就一定要珍惜了。因为这说明这家公司是一个讲究组织管理的正规健康企业,至少来说是一家正常的公司。

在这个方面来说,一般有四种类型的公司:

1、有组织效率又有情感关怀的公司,那这一定是一家优秀的公司;

2、有组织效率而没有情感关怀的公司,那么这是一家普通的正常公司;

3、既没有组织效率还没有情感关怀的公司,那么这家公司即将倒闭;

4、只讲情感关怀而没有组织效率的公司,那是一家有问题的公司。

同样的道理,当你的家人在跟你抱怨“家不是公司”时,那么也要感到庆幸,因为这说明你身边还有关心你身体健康、关心你是不是太操劳的爱人。

对于肩负重任的职场人来说,最怕的不是家人抱怨“家不是公司”,而是怕遇到“最怕不打招呼突然回来”的“惊喜”。

在公司讲“大家庭”文化,是为了大家能够团结一致,跟同事之间融洽相处,但不要指望通过这种文化来包容你的错误。

在家里讲“责任”,更多的则是一种承担。

所以,作为职场人,我们要在公司遵守“组织利益”的边界;作为家人,我们要给予家人更多的精神关怀。

时常换位思考,我们才能找到自己真正的“家”。

我是知阳,感谢阅读。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