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尔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奇葩说冠军詹青云别让这4个字,成为你 [复制链接]

1#

本文转载自精读作者飞白。

01

上个星期,《奇葩说》第六季收官,神仙辩手詹青云获得了本季的BBKing。

对于这项荣誉,几乎所有人都觉得实至名归。

因为听她辩论,简直就是在享受一场知识盛宴。

她引经据典,对人文历史旁征博引,直击人心又醍醐灌顶;她语速不快,却铿锵有力,句句发人深省。

用傅首尔的话说,听她辩论,就像被风亲吻过。

就连央视也这样评价詹青云:“说话慢条斯理,掷地有声,具备超强心理素质,是一位温柔的辩手。”

詹青云的身上有很多标签:哈佛女博士,学霸,职业律师,华语辩论赛最佳辩手……

每一个标签都令人尖叫,但最让我佩服的,是她在众人皆醉的时代,永远保留一份清醒:

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勇于尝试,然后努力争取。而不是人云亦云,活在标准答案内。

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詹青云的成绩完全能上北大、清华的热门专业,但她却说:“我想读北大考古系。”

因为她喜欢传统文化,想做考古学家。

但后来由于北大考古系没在她的家乡招生,所以还是没去成。

唉声叹气的她,最后去了香港中文大学读经济学。

经济学本科毕业后,准备硕博连读的她,又选择了*治学专业。

因为在一次社会实践中,她发现了一些问题,便决心为*治建设做一点贡献,不料老师却告诉她:“我们学*治学,是做学术,而不是解决问题和观察现象。”

一句话,浇灭了她对*治学的热情。

于是,“任性”的她在博士期间肄业了,转而选择了贷款百万前往哈佛攻读法学博士。

面对很多人的不解,詹青云解释道:

我觉得选择这个事情就是,如果你选了一个东西,发现自己其实并不喜欢并不适合,就没有必要用坚定这种美德来绑架自己,然后非得在这条路上走下去。我觉得这个时候,坚定不是一个美德。

年轻人不是替你一个人在谋幸福,不是一个人看开了就可以,他需要为这个世界拓宽边界,是让所有的人都有机会把道路越走越宽。是趁着年轻,我偏要勉强。

0

你会发现,对詹青云来说,她每个选择的出发点,都是发自内心的喜欢和感兴趣。

因为在她看来,只有把热爱融入生活,才会有源源不断的动力。

《奇葩说》第五季有一个辩题是“高薪不喜欢”和“低薪很喜欢”的工作,你选哪个?

詹青云选的是“低薪很喜欢”的工作,论点是:工作是我们生命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只有工作可爱了,生活才会可爱。

她举了一个例子:

如果我们去应聘,面试官问你为什么想做这份工作?然后你说我对你们公司也没什么兴趣,但是听说你们给钱还不错,看在钱的面子上,勉为其难做一下,你找得到工作吗?

找不到,因为我们去找工作的时候,都是竭尽所能地去表现我们对这份工作的热爱。

“高薪可以把我绑定在座位上,但它不能把我绑定在创造上。只有喜欢,才能带来创造,创造,最终才能累积成财富。

公司用高薪,不只是想买你的时间,它想买你的效率,买你的注意力,买你的创造力,这些东西都是用钱逼不出来的,它唯有喜欢可以带来。”

这个道理,说出来每个人都懂。

但在现实生活中,很少有人能做到。

因为大多数人连自己究竟对什么感兴趣,都不知道,甚至觉得自己根本就不对任何事感兴趣。

我在作家雾满拦江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