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尔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关于家暴虐童这部韩国电影有话说拜托了旁观 [复制链接]

1#

《熔炉》之后,韩国再拍涉及虐童电影

为什么我们要花费生命中一个多小时来看电影呢?

剧小希认为,电影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供人消遣娱乐,嘻嘻哈哈乐就完了;另一种则是通过一个故事让人思考现实生活存在中的问题。

韩国电影《小委托人》,属于后者。影片根据发生于年的真实事件改编,关键词“家暴”、“虐童”。

你相信家长会把孩子生生打死打吗?

开始我不信,可有人真是做的出来。因为她是“假妈妈”。

十岁的多彬和七岁弟弟俊昊没有体会过什么是母爱,也记不起妈妈的样子。母亲早逝,父亲每日疲于生存,压根没心思照顾两个孩子。

某天,爸爸领回一个打扮时髦的女人,并告诉多彬兄妹俩,以后她就是你们的妈妈。

之所以说这位后母是假妈妈,因为她对待多彬和俊昊的态度看不出一点母爱成分。

吃饭时掉个饭粒就会被暴打一顿,拳打脚踢代替温热的饭菜成了姐弟俩的“家常菜”。

以妈妈的名义就可以随便打孩子吗?多彬不是没有自我保护意识的孩子,她选择了报警。

然而警察处理的结果是不了了之。在大人们看来,这是鸡毛蒜皮的小事,甚至警察会说,“现在的小孩怎么回事,被打几下就要报警。”

明明受伤害的是孩子,可别人说错的是多彬,得多委屈啊。只有一个旁观者告诉多彬,她没做错。

这个人是大龄待业青年郑烨。虽说通过了司法考试,可郑烨一直没能找到一份心仪的工作,长期赖在姐姐家混吃混喝。遇上多彬姐弟俩时,是因为被姐姐催逼,才刚刚在儿童福利机构就业。

因为郑烨一句话的支持,多彬相信这个叔叔与其他大人不一样,不会袖手旁观。

多彬多次带着弟弟去找郑烨,请求郑烨帮他们寻找照片上的亲生母亲。郑烨心有不悦,可又不忍直接拒绝姐弟俩。

郑烨的人生规划可不是在儿童福利机构这种单位奉献人生,他想要出人头地。这时候,正巧首尔一家大公司相中了郑烨,聘其做律师。这家公司的福利有多好呢?入职配发辆好车的那种。

郑烨用五万韩元打发姐弟俩去买汉堡,并把侄子的金刚玩偶送给俊昊才算脱身,之后愉快地奔向大好前途。

可郑烨万万没有想到,再一次听到多彬姐弟俩的消息,却是一桩骇人听闻的凶案。警方说多彬打死了弟弟俊昊,连多彬自己也承认自己是凶手。

多彬真的是凶手吗?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

就算别人没有质疑,可郑烨坚信多彬不可能对相依为命的弟弟下毒手,他希望能帮多彬洗脱冤屈。而当他知道惨剧的导火线是因为后母怀疑俊昊偷了她的五万元时,郑烨更是愧疚不已,那五千元正是自己当初给俊昊的啊!

如此以来,郑烨从无罪的旁观者变成了情理上的负罪者。

为了自己良心得到安宁,也为了多彬不再被假妈妈伤害,郑烨放弃了高薪工作,全力以赴只为找出谋害俊昊的真凶。

多彬成了郑烨的小委托人。郑烨受多彬之托要让真相大白于天下。

法庭上,多彬最终勇敢指认是假妈妈生生打死了俊昊。此前她不敢为自己发声,是被打怕了,假妈妈曾恐吓她要是敢说出实情就会和俊昊一样下场。

电影的结局,当然是真恶人被绳之以法,受虐的孩子脱离魔掌。

完美结束,可现实的问题没有随着电影画上句号,反而给我们每个人留出思考题:这样的惨剧能否不再重演?看见虐待儿童之事,你还会选择视而不见吗?

02

虐待、家暴与打几下孩子是两码事。

多彬与俊昊被假妈妈打得遍体鳞伤,她们的爸爸怎么不闻不问呢?假妈妈是继母,观众很容易把她的阴毒理解为非亲生的天然不爱,但亲爹怎么会眼睁睁看着儿女遭虐待呢?

他是亲爹,可父爱从未在场。之所以没把这两孩子送走只图借两个孩子的名义收救助金罢了。

多彬曾这样问郑烨;“爸爸说我们不是相爱的结晶,可不是爸爸妈妈相爱生下的孩子,就不能像别人一样生活吗?莫名其妙来的孩子就可以被随便拳打脚踢吗?”

孩子,你当然有权像别的孩子那样在阳光下开怀大笑,被爱包围,谁都不该肆意对你施暴,包括亲生父母。

标准答案说起来轻松,然而现实情况沉重到令人窒息。

今夏,十六岁花季少女杨瑞立死在家中,杀害她的人是亲生父亲。

电影不敢拍的情节现实生活里发生了,甚至更残忍、更让人瑟瑟发抖。

大家都在问为什么?杨爱静为什么要杀害亲生女儿?杨瑞立犯了什么弥天大错惹得父亲要她的命?

从目前新闻报道来看,杨瑞立死前曾多次遭遇家暴,从被打到被杀,并非偶然意外。

杨瑞立的母亲李美芝如此告诉前去采访的记者:自从婚后,她就过着被杨爱静拳脚相加的日子。女儿被害前也因躲避家暴父亲一个月没回家了。打完老婆,打女儿,是这个家庭隔三差五就会重复发生的情节。

时至今日,在一些地方重男轻女的思想还被“垃圾分类”,父权仍是统治一个家庭的精神武器。杨瑞立没有错,唯一的“错”是性别。杨爱静没打过儿子,常给儿子买东西,与之相反嫌弃女儿,常把女孩读书没用的话常挂在嘴边。

是亲爹,也可能是伤害孩子最深的那个人。

因此,不管是出于重男轻女狭隘思维下的暴行,还是因继母人性泯灭导致的恶行,他们在对孩子施以暴力的时候,竟都是以父母的面孔在看着孩子。

杨爱静和电影里的假妈妈有相同的逻辑:父母打孩子,天经地义。因为我养你,所以我可以打你。

“我管你吃穿,供你上学,不让你挨饿受冻,作为母亲该做的我做了,孩子做错了,我打几下都不行吗?”

这是影片里的假妈妈说出的卑鄙诡辩,从头到尾,俊豪和多彬做错了什么呢,他们只不过想要一点真正的母爱。

这也是现实社会中很多虐童案里能听到的陈词,我揍他,肯定是他犯了错。年,南京发生的虐童案,养母也是辩称她只是出于教育孩子的目的才对孩子动手。年,杨瑞立在中考前三天不幸离世,他的亲爹说她是“极度叛逆”的坏女孩。

其实,家暴只需一点莫须有的过错就能引发施暴者动手。他们往往借着管教的名义,行着伤害的后果。

孩子不是不能管教,可虐童与教育孩子明明是两码事。家暴的最终目的是发泄个人情绪,把孩子当成没有感受的受虐物并不在乎孩子受到多大伤害,而教育是在爱护孩子的前提下进行的,避免让孩子受伤。

换句话说,一个真正关心爱护孩子的父母绝不会把孩子照死里打。没有一个孩子需要被揍大,每一道肉体的伤痕都是孩子心里难以愈合的痛。

有人说,细思极恐,做父母上岗前不需要培训。

没错,做父母不需门槛,但这不意味着父母可以为所欲为。因为正义会教不合格的家长如何做人。人不“善良”,法律会给TA判决书。

电影中的坏妈妈在证据面前不得不领罪受罚。现实中等待杨爱静的也将是法律的制裁。

03旁观者,拜托你,请不要对虐童事件袖手旁观。

先来看两组数据。

触目惊心是不是,家庭原本是孩子成长发育最基础的摇篮,却成了家暴、虐童重灾区。

法理并没有放任施暴者的拳头。

我国刑法第二百六十条早对“虐待罪”有明文:虐待家庭成员,情节恶劣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致使被害人重伤、死亡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年,我国《反家暴法》正式实施。专门针对发生在家庭成员中的暴力行为加以遏制。

有法可依,而困难在于实际情况复杂难按。太幼小的孩子没有反抗能力,即便像杨瑞立已十六岁,却也没能护住自己。杨瑞立曾向当学校和街道办事处提交过书面材料求助,可惜介入的效果甚微。

除了职权范围尴尬无措的原因外,也有观念认识的局限。大多数时候,我们看到一个孩子被父母打,第一反应会是“这是别人的家务事,不该插手”。

电影中,学校老师不是不知道多彬长期遭受虐待,邻居也不是听不见孩子被打发出惨叫,他们没有帮助多彬和俊昊,因为他们觉得自己管不到别人家,不愿给自己找麻烦。

警察受理了多彬报警却也是习惯性转手给儿童福利机构,而福利机构的工作人员早也疲了,他们有心无力,最多只能劝导几句,不能实质性解困。

在孤立无援的境地里,编剧安排了郑烨这样一个普普通通多管闲事的人,让他成为多彬唯一可能求助的对象。我们无法指责郑烨为什么一开始没有义无反顾“拯救”这苦命的姐弟俩,阻止俊昊之死。说实话,事后当“键盘侠”容易,事前为非亲非故的孩子奉献不容易。

郑烨内心的矛盾是所有普通人的矛盾,放着一份高薪工作不做,干嘛要去插手别人家的事?于名于利,多管闲事都不划算。然而郑烨经过和多彬姐弟俩相处后,被成人社会利己思维绑架的硬心肠开始松动,他想起自己同样是年幼失去母亲,由己及人,终是选择站出来,而且一站到底。

很幸运,电影里的多彬遇到了多管闲事的郑烨。很遗憾,杨瑞立身边没有那样一个施以援手的旁观者。

讲到这里,剧小希并不是号召所有人都学郑烨,那似乎不实际得很。但就算当个管了点闲事的邻居可好?再次听到撕心裂肺的哭声时,请动手敲敲门,说不定就能救下一个生命。

回到影片的开头,郑烨曾面对一道面试题。面试官以美国著名的基蒂·吉诺维斯案为题提问,看着被害者身亡,旁观的38人没有施以援手,他们是否有罪?

从法律层面讲,他们对死者被害没有任何责任,可从人情道义来说,冷漠与帮凶同罪。

换一种角度看,其实这也是出给每个人的选择题:遇到虐童、家暴,你会不会选择“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勿以善小而不为”,古语早就给了我们良心建议。

文字原创:沄希图片源于网络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