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尔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废除汉字后,韩语难以解释一些古籍的意思, [复制链接]

1#

历史上东亚地区受中华文明的影响非常大,所以包括日本和韩国都普遍使用汉字,我们也形象的把这些用汉字的国家,称为汉字文明圈。而这其中,受影响最大的,就是被称为小中华的古朝鲜。

朝鲜使用中国汉字有大概一千多年的历史,而且一直作为朝鲜贵族使用的语言,而且在明朝以前,朝鲜也一直没有像日本一样在汉字的基础上创造自己的文字。基本上是把中国的汉字搬去直接用,而这时期朝鲜的所有文学、古籍、历史记载等,都是用汉字做的记载,可谓是学古中国学的最像的国家。

到了明朝,朝鲜的世宗大王时期,朝鲜发明了现在的韩语,是根据朝鲜人日常生活中一些常用语改进发明的。但是为什么一直等到近代才推广开来呢?原因就是和汉字相比,韩语难以准确表达很多的意思,而且此时的朝鲜已经受中华文明影响太久,一旦废除汉字,对当时的文化传播讲是一个巨大的打击。所以当时朝鲜的文官,纷纷拒绝用韩语,并上书要求禁止官方使用韩语。于是从明朝开始,朝鲜民间流行韩语,而官方一直用汉字。

步入近代以后,由于清朝的无能,朝鲜被日本侵略。并在年,正式吞并了朝鲜,并推行了日语教育。这给朝鲜带来了莫大的耻辱,日语的冲击反而使得韩语的普及更广泛,而且出于对当时清政府的蔑视,韩国也就开始慢慢的使用韩语,虽然距离发明韩语已经过去差不多五百年。

在韩国独立后,民族自信心瞬间大增,而且出于当时的需要。韩国开始了废除汉字,改汉城为首尔,通过从小学教育开始,韩国成功在短短十几年内,实现了街头巷尾没有一个汉字。

然而,废除汉字导致的结果就是,韩语难以解释一些汉字的意思,而且表达能力远没有汉字强。所以导致了一些古籍书和历史记载书,在翻译为韩语时,会出现不准确。举个例来说就是古朝鲜向唐朝进贡,翻译过去可能就变成了邀请访问。所以韩国历史教科书会出现一些令人无语的篇幅也就说的通了,毕竟他们自己认为记载的是这样的。

而且你可以发现,明朝历史韩国教科书编写的是比较属实的,唯独明朝以前,那些用汉字编写的古籍,估计实在是韩语解释不了,那就只好编了,而编肯定是往好的地方编!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